趙暢
摘要: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而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其更加注重的是個人的修養、愛國情懷、創新能力等等。這些方面的體現,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是學習和生活上重要形成的過程,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適當地延伸教學,合理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生,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做到全面發展。因此,探討一下如何延伸語文課堂教學來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想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延伸課堂 語文素養 愛國情懷 創新能力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一個熱點,而現在語文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更要求教師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更加全面的進步和發展。
一、課堂延伸,培育個人修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個人修養的源泉。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即是弘揚中華文化,更是培育個人修養的最佳方法。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傳授語文課本知識的同時,應該將課堂分三步延伸開來,讓學生在對中華文化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育學生的個人修養。
(一)語文知識結構的延伸
學習語文知識,不應該單純的只是去學習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把語文的基本知識變成繼續學習的工具。對小學生來講,在這一個階段教師講解一定的拼音和漢字、基礎的語文語法和簡單的修辭手法也是必要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將課堂內容進行必要的延伸,給學生講解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一些常用的文章結構,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查一些生字去進行學習,背誦一些優美的詞匯或者是段落、語句,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感性。
(二)語文教學方式的延伸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代替了人們相互之間正常的交流溝通。“交際恐懼癥”的學生比例在不斷增加,更多的學生在人多的地方或者是生人面前,變的畏畏縮縮,不善言辭。因此,熟練的言語技能在小學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凸現出來。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加強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的訓練以外更應該讓學生多積累詞匯、語段。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延伸,不能只局限在可以說,還應該要求學生主動說,說精彩。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如詩詞朗誦大會,推銷自我、新聞聯播等小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表達,根據不同的場合,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言語技能。
(三)語文學習范圍的延伸
語文素養,體現在的地方不僅僅是課堂學習上,更應該體現在生活中。因為生活中,處處充滿著語文。教師應該將學生學習的范圍從課本延伸到生活中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積極的記錄下來。例如:在路邊看到了不認識的字,學生養成了回家記錄并且用字典查出這個生字,并了解意思的習慣;再例如,今天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寫成一個簡短的話語或者是日記,將事情記錄下來。
此外,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更是學生學習的優秀教材。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優秀人士的優雅氣質和言談舉止,并以他們為榜樣,促使學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夠落落大方,談吐文雅,不僅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想法,還能用正確的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延伸,培養愛國情懷
情懷,是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愛國情懷不論什么時候都是關注度很高的一個話題。在當今和平的時代,愛國情懷是最樸素最真實的。
培養愛國情懷,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課堂的延伸。如,教學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時,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應該把課堂延伸到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旗、國徽和國歌等方面的知識上,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另外,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課文表達的都是具有民族性,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些引導和教育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定期的給學生講述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跡,如,林則徐虎門銷煙、戚繼光抗倭、董存瑞炸碉堡、鄭成功收復臺灣、文天祥寧死不屈等等。這些實際都是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的故事,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小學生對“愛國”這個詞的理解是沒有界限,教師就沖破只通過分析課文字里行間的那份熱情,來讓學生感悟到愛國情懷的局限。
三、課堂延伸,培植創新能力
語文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要學文章的其他形式。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語文學科這一特點使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的學習運用,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思想,交織著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都是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的誘因,都可能觸發學生的思維想象,萌生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課改的主旋律和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將課堂延伸開來,為學生打開培養創新素質的通道:如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當然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關注是第一步,這就要求教師延伸自己的身份,改變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的授課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高高在上,讓學生產生距離感,教師應轉變為一個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要善于創設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向自己和他人智慧挑戰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一種渴望和迫切中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滿足每個學生成功的需要,巧設問題,因勢利導,創造機會,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并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作的努力,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
四、結語
不論課堂如何延伸,小學語文的教學,總要與現代的社會發展所接軌。教師只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才能培養與現在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慧.淺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走出誤區的途徑[J].學周刊,2017,(13).
[2]張文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3]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江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