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林
一、調查起因
2012年八月底,為了響應鄉教育辦公室到農村偏遠小學支教緩解小學師資緊張的號召,我報名成為了一名小學的英語支教老師,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我所支教的小學是我鄉最偏遠的一處農村完全小學,下設一處教學點,交通不便,從距離學校最近的公交車站點騎自行車要有十五分鐘的車程,導致很多年輕老師選擇了其他交通方便的學校。我去學校則是騎自行車走山路,這樣比走公路可以少走三分之一多,每天花費在山路上的時間來回一趟要一個半小時,經過四十多分鐘的爬上爬下,到了學校后已是汗流浹背。由于我的支教學科是英語,就去了學校本部。到了該所小學之后,我所見到的師資緊張的狀況很是讓我驚訝:一是本部八個教學班共有十七名專職任課教師,每周共計7*8*5=280節課,平均到每位老師就是人均16.47節課,每天將近四節課;二是一所完全小學竟然沒有一位專職的英語老師,英語學科的教學在我去之前,是由暑假支教的老師擔任。看到這些事實,我深深地理解了為什么我們初中老師感覺大多數學生升入初一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對英語不敢興趣,,提不起學習英語的勁頭。有感于此,我就產生了調查我鄉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想法。
二、調查結果
經歷了2012-2013學年上學期的教學和考試工作,我逐漸了解熟悉了全鄉每處小學的英語教學狀況:
(一)全鄉農村小學(包括鄉中心小學)英語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全鄉所有小學三四五六四個年級共有47個教學班,英語任課教師總共十二人,大多數學校是一名老師擔任兩個年級的英語教學,以我支教的學校為例,我擔任五六年級四個教學班的英語教學。雖然執教四個班的英語,但因為每個班的人數在三十五左右,壓力還不算很大。和我同樣教五六年級的另一所學校的老師,六年級兩個班,每班人數在六十人左右,壓力非常大。更有甚者,一處完全小學三四五六四個年級的英語教學只有一名英語老師擔任。當然,我們這些英語老師除了擔任英語學科的教學之外,還要擔任一些像社會、地方或者音樂美術等科目,每位老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的。其次,從專業知識結構來看,十二名英語老師里面有五位老師不是英語專業,雖然經過幾年的教學歷練可以勝任,但專業知識不扎實、語音語調不規范、書寫指導不到位等問題依然很明顯。
(二)英語學科“不好教”,大多數學校領導不重視
首先對于領導而言,聘任到教語文和數學的老師很容易,但要找到合適的老師挑起英語教學的擔子就非常困難。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數學校英語師資不夠,導致許多學生英語知識存在斷層,誰都不愿意接手一個差的教學班。我所接手的五六年級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四個教學班在2012年期末考試平均分才考了四十左右。
其次就是有些領導認為英語學科到了初中還要學,小學不行的話學生升入初中再補也不遲,因此對于英語老師的選配就降低要求:只要開得起課來,有老師上課就行。當然,有一種例外情況:領導很重視,可就是沒有教英語的老師可以選聘,無奈之下只得降低要求。
同時,不少學校領導自己本身就不懂英語學科的教學,自然而然就跟不上對英語老師的指導和監督,無法及時了解真實的英語教學狀況。因此對于不少小學而言,英語教學在事實上就成為了完成上級規定的要求,而無暇顧及英語教學的質量。
(三)家長文化水平有限,不重視小學的英語學習,也談不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監督輔導
很多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目前的年齡都是四十左右,他們的孩子目前都面臨著英語老師不足的問題,更不要談在他們上學的階段英語可以學到什么程度了。再者,英語畢竟是這幾年才在農村小學里開設起來,因而他們也認為反正到初中還要學,小學階段學不好再到初中學也不遲。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目前很多農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大多數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英語更是一竅不通。所以,目前農村小學學生英語的學習狀況就是在學校里學個一知半解,在家里家長不管不問。當然,不排除有些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可限于知識水平,根本無法進行輔導。
(四)學生缺少英語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不足
由于師資配備和師資水平的原因,致使不少學生的英語成績不理想:平時的單元測試大多數學生考個五六十分,好點的也就是考個七八十分,不理想的就考到了二三十分。這樣的成績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逐漸減少。時間久了,這種狀況就變為了惡性循環,當學生升入到五六年級之后,不少學生就已經放棄了英語學科的學習,英語仿佛成了選修課。這與原本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明顯背道而馳,不僅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讓學生一開始就在腦子里對英語建立起了“頭疼”、“攔路虎”的 學科印象,越學越傷心,非常不利于初中的英語教學。
三、改進措施
(一)強化教師培訓,提升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知識水平
對于鄉鎮教育領導而言,沒有招考英語教師的權利,只能“盤活存量”,利用好現有教師資源:首先定期對小學英語老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強化英語教師基本功,使小學英語教師的語法知識系統化、讀音趨于規范化標準化;其次,加強教材教法的培訓,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技巧。
(二)學校領導必須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小學英語教學和初中的英語教學是一體的,離開了小學的英語教學,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很難保證。
(三)鄉教研室要定期開展英語教研活動,給老師們交流探討的平臺。不少英語教師遇到問題后往往在自己學校里解決不了,因為偌大一所學校頂多也就是兩名英語老師,因而本校內部的英語教研活動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名存實亡。這就需要鄉鎮教研室定期組織全鄉的英語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探討教學中的疑惑,交流教學中好的做法。
(四)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年輕教師到偏遠農村小學進行教學
現在很多年輕教師不愿意到偏遠小學教學的原因一是交通生活不便,二是偏遠小學的教學環境不理想,教學硬件比較落后。針對這種情況,鄉鎮教辦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到偏遠小學教課的老師進行補貼,或者是根據年輕教師在偏遠小學教學時間的長短給予晉級方面的優惠政策。
四、結語
通過我在小學支教一年英語的調查,我認識到:英語在農村的普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教育領導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重視。英語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農村家庭千千萬萬個孩子,解決好農村的教育問題,可以說就解決好了我們國家的教育問題。一旦農村這些千千萬萬的孩子學有所成,我們國家的國民素質才會切實提高,“中國夢”的實現就會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第十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