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虹 尚亞飛
【摘要】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將高校職業指導與學生社團活動相整合是職業指導工作開展與實踐的一個途徑,學生社團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功能,成為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有效載體。本文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社團為例,探討高校社團在職業指導中開展與實踐的具體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 職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201-01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作為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也是高校培養學生積極心態和情緒管理的主要學生團隊。作為在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管理、創新和創造的群眾性大學生組織,高校學生社團迎合了當代大學生的自身需要,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特別是針對高職類院校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高等院校,學生社團更為活躍,社團的種類和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帶動學生,社團成員人數不斷增加,社團的文化建設以及參與社會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截止2013年,全校社團有41個,社團總人數達到5000多人。2016年學校的社團組織已經增加至50個。依據這樣的社團發展速度和學生人數規模,在社團活動中引入職業指導是目前高校職業指導開展的一個切實可行的途徑。
二、在高校社團中開展職業指導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團具有職業啟蒙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功能。
團中央、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規定,“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梁迎春等也在《高校社團在就業中發揮作用的路徑和方法探析》文章中也提起的,社團是促進大學生進行自我職業啟蒙和形成職業規劃意識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大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過程中,能夠針對自身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素質等選擇不同性質的社團。 [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專業特點選擇社團,在社團的特色工作和社會實踐的服務中,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的職業發展方向,為走出社會提前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鍛煉和實踐。
(二)社團具備素質拓展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高校社團的增加的發展,更多從學生自身的健康愛好出發,文體和藝術類的社團,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學生培養的角度,學生在不同社團的活動參與中,不僅僅了解自己,更全面的開發自己的潛能,多渠道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心理素質和才藝的增長,正式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三)社團具備職場模擬功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價值觀。
社團在運作當中,每個環節逐步模擬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熏陶。從社團的招新工作的逐步規范,學生干部在面試當中,進行過越來越專業化的培訓,社團成員的就職演說、競爭上崗,工作匯報等都模擬了現實的就業環境,給學生提供了就業的實戰演練。
(四)社團具備自我教育功能 ,有利于開展就業指導的實踐教育
社團具備自我教育功能,學生參與學生社團,由會長等學生干部的引領,學生干部約束和管理學生干部,學生干部需要以身作則。這種良好的學生自我教育的方式,能輔助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化,也能夠在學校就業工作與學生中搭建橋梁。通過社團活動和就業指導教育相結合,能夠增強就業指導效果,促進高校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高校社團在職業指導中開展的具體實踐路徑
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社團為例,該學生社團成立于2006年,是一支由心理學愛好者自發組成的,以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活動策劃和開展為社團特色的學生隊伍。目前該社團已經發展為200人的學生團體,其中90人為社團學生干部和干事,110人為社團會員。筆者在從事高校心理健康輔導的學生工作中積極引入職業指導教育理念,依托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理念,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為目的,提出在高職院校的社團活動中開展職業指導的幾種路徑。
(一)在社團中推廣以職業指導為主題的團體素質拓展活動
團體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 它利用特定的自然環境,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活動過程中,人的勇氣與自信、理解與溝通、進取與互助得到增進。拓展訓練活動的形式有許多,如場地項目、水上項目、野外項目、室內項目, 應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進行設計與編制。[3]
(二)將擇業就業問題引入校園心理劇的編劇和演出中,宣傳正確的擇業觀
學生在心理劇的舞臺上,自我展現,團隊合作,能夠將身邊的心理困惑用故事的劇情展示在舞臺上,整個心理劇過程結合了挫折教育、價值觀引領、心理學常識的認識的教育元素。校園心理劇可以模擬職業情境中困擾當事人的現實問題。在表演過程中, 可能會遇到道德選擇、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沖突,表演者要把實際想法和行為表現出來。正是通過這些沖突和不一致, 使當事人體驗到不同的價值選擇帶來不同的后果,從而改變職業道德觀念和處理問題的傾向,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 并內化為自身的道德體系。[4]
(三)提煉社團精神,塑造社團形象,推廣社團文化
一個社團可比擬一個小企業,在社團文化中提煉具有社團特色的文化精神,是培養學生團體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有效方法。通過社團內部培訓,學習微笑和真誠的待人處事風貌,塑造陽光熱情的學生干部形象。
(四)以企業團隊合作演練為核心健全社團管理機制
學生社團的分工和管理機制實現人性化管理,以團隊合作和任務分工的不同,在真實的團體工作中得到職業素質的鍛煉。
四、總結
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在高校大力倡導社團發展的學生工作教育背景下,學生越來越多參與到社團當中,并以自身心理素質的拓展和就業的心理準備為參加社團的目的參與到豐富的學生活動中。社團活動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延伸,高校學生社團是開展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的重要載體。社團成員希望在多樣化的社團文化中得到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自我鍛煉,提升自我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其職業發展。因此,以促進大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建設,使高校學生社團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素質和能力顯得格外重要。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 各個院校都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的最佳途徑。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觀點還有待于我們在實際的職業指導服務工作中進一步去提出和闡述。
參考文獻:
[1]邱燁.基于職業發展理論的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04):01
[2]梁迎春,趙愛杰. 高校社團在就業中發揮作用的路徑和方法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2):15
[3]彭移風.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訓練淺探[J].文教資料,2006(11):25
[4]黃燕娜,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新途徑——校園心理劇[J].職業技術教育,200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