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宗教工作重要論述靶向發力開創宗教工作新局面
李 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有關宗教工作的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宗教工作;宗教中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科學分析了宗教的作用、意義以及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闡明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一錘定音,統一了思想,有力地廓清了對宗教存在的種種錯誤觀點和認識,并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宗教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講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針對性,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光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經典之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我們黨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宗教理論和宗教工作的創新發展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重要文獻,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重要論述,全面系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從事宗教工作的同志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既要全面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又要重點把握其重大的理論觀點和政策要求,做到抓住精髓、領會實質,切實加強和改進宗教工作。
高度重視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古今中外歷史上,很多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甚至政權更迭,雖然有其復雜原因,但往往有深刻的宗教背景。當前,在世界范圍內,一些國家和地區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好民族宗教問題而進入多事之秋,各個宗教派別之間的沖突不斷,甚至引發恐怖襲擊和戰亂。這些都警示我們,處理好宗教問題不僅是維護國家政權、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人民生活幸福安寧、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我們深刻理解把握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全局的戰略高度去謀劃和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科學認識宗教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明確指出宗教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其根源的長期性決定了宗教的長期性。我們要深刻認識宗教存在的客觀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實事求是、客觀辯證地看待宗教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要遵循宗教自身和宗教工作的規律,既不能簡單地“放”,也不能簡單地“收”,而是要正確地“導”,把握好“導”的藝術,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最大限度地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抑制宗教的消極作用,牢牢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動權。
牢牢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只有堅持中國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實現了中國化的宗教,才能更好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我國社會發展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化是我國宗教的優良傳統。從歷史上看,除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以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是從外部傳入,經歷長期的、主動的本土化,逐步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相適應,并最終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佛教還在與中國文化的融合中得到了創新、升華、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禪宗文化、觀音文化、彌勒文化。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化是我國宗教的發展方向,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發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宗教文化,使我國各宗教真正成為中國宗教。
正確處理宗教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他指出:“處理我國宗教關系,必須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必須堅持政教分離,堅持宗教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實施,堅持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這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只有用法律規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才能有效地避免宗教問題被敏感化、復雜化。這既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各種矛盾及問題的根本途徑。
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群眾性是宗教的主要特征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對廣大信教群眾要“始終堅持政治上團結,信仰上尊重”,要將能不能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作為評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信教群眾很大部分都在基層,做好宗教工作更要善于運用群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把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好,把做好宗教工作同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多做關心群眾、為群眾送溫暖的工作,真心誠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幫助信教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用和風細雨的工作來爭取群眾、爭取人心。
當前宗教工作的形勢總體是好的,宗教活動平穩有序,宗教關系和諧穩定,宗教工作法治化明顯加強。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宗教領域情況十分復雜,歷史矛盾和現實問題相互交錯,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相互交織,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相互作用,國際和國內因素相互影響,千萬不能有絲毫懈怠。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特別是要針對突出問題,靶向發力,切實破解重點難點問題。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現在,西方各種敵對勢力之所以不斷地對我國宗教進行滲透,就是西方國家企圖把宗教作為維護其強權政治、干涉他國內政的重要工具,實質就是反對我國的政治制度、發展道路。與敵對勢力針鋒相對,就是要牢牢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決反對滲透。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通過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充分認識到,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并不是要“改造宗教,改變信仰”,而是要使各宗教更好地適應中國的社會。要支持和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義教規、宗教思想、組織體系等方面,與時俱進地與我國的國情、社會制度、時代要求、主流文化進行深層次對接,確保我國各宗教始終沿著中國化的方向傳承發展。
發揮民間信仰積極作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民間信仰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區域性地方文化的重要內容。在開展宗教工作中,應該充分尊重歷史和群眾信仰需求,積極引導其在凈化人心、彌合矛盾、維護秩序、促進和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間信仰場所,不能因為改造、拆遷等原因簡單一拆了之,要盡最大可能保護起來,留住民間文化信仰遺存,充分挖掘其當代文化價值,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南海諸島散落的數十座明清道教宮廟及其遺存,具有獨特的政治價值、文化價值,要從維護國家主權的高度,深入研究保護措施,運用民間力量積極宣示南海的領海主權和文化主權。
注重宗教人才培養,加強宗教團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強調“要大力培養宗教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宗教人才”。當前,在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中還存在整體素質不高、培養體系不健全、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特別是高素質代表人士比較缺乏,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要求,加大對教職人員特別是代表人士的培養力度,進一步鞏固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要支持幫助宗教團體辦好各類宗教院校,完善教材、學制、課程體系等設置,提升辦學質量。宗教團體要加強自身建設,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切實提高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善于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宗教問題。過去我們處理宗教領域矛盾和問題,習慣于采取一些臨時的、應急的、行政的措施,雖然能收到一時之效,但不能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矛盾累積、問題復雜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規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這就是告誡我們在處理宗教問題上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善于運用法治方式,這是正確處理宗教問題和矛盾的關鍵。從事宗教工作的同志要認真學習宗教法律法規,切實貫徹遵守,嚴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決不允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同時,要積極引導宗教界不斷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正確理解“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關系,自覺做好公民、好信徒。
宗教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全黨動手才能做好。重視并善于開展宗教工作,是領導干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表現。宗教問題歷來敏感復雜,處理宗教問題理論性、政策性很強,對涉及宗教工作的干部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要求也很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所有領導干部特別是宗教工作任務比較重的地方的領導干部,要加強黨關于宗教問題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的學習,加強對宗教基本知識的學習。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從事宗教工作的領導干部及隊伍,如果不加強黨關于宗教問題的理論及方針政策的學習,加強對宗教基本知識的學習,就不可能對宗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可能對宗教工作形勢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更不可能貫徹好中央關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針,不可能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去做好宗教工作。組織、統戰、民宗等部門要高度重視宗教干部隊伍培訓,各級黨校、社科院要把黨關于宗教工作的理論及方針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納入教學計劃、培訓內容,通過開展必要的培訓,使各級干部特別是從事宗教工作的干部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及宗教工作形勢任務的認識,提高處理宗教事務的能力,不斷開創宗教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
B911
A
1004-700X(2017)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