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蘭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美麗鄉村建設思考
林芳蘭
美麗鄉村建設是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美麗鄉村應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立足農業,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因地制宜,彰顯地域特色;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人為本,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提升農民素質,才能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美麗鄉村建設是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大戰略和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然而,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潮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同質化,發展后續乏力,農村生態環境惡化,以及政府和農民互不買賬等問題。這不僅制約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和發展方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效果。如何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走出一條既符合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總體要求,又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路子,筆者以為,應著重解決如下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到農村的整體開發,涉及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布局。長期以來,由于鄉村規劃因素編制滯后,投入不足以及管理機構和人員的缺位等,許多村級建設處于無序、自我發展狀態,對村莊的整體布局、道路網絡、公共服務設施等需要缺乏考慮,導致村莊建設品質不高、功能配置不全、環境質量不佳等問題。具體表現:農民隨意建房,新舊民居混亂,只有新房,沒有新村是農村較為普遍的現象;鄉村道路狹窄,沒有機動車、消防車通行的公共通道;村里公共綠化缺失,垃圾處理和排污等公共設施缺位,等等。因此,建設美麗鄉村一定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既要有高水平的規劃和戰略,又要經過科學論證,以行政村為單元,以生態優先為主導思想,科學編制高水平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許多村莊生態環境良好,田園風光旖旎,美麗鄉村的規劃與設計,應充分尊重現有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注重與村莊布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的充分銜接。農業集聚型農村要規劃好田間道路,在農作物收獲時方便機動車進出運輸,以及規劃好禽畜糞便處理渠道,保護農村環境;“以工補農型”鄉村要規劃好生產區和生活區的布局,防止干擾和污染;休閑旅游型鄉村要科學預測將來可能達到的游客數量,規劃建設服務承載設施。
我國現有農民將近八億,約有一半人在農村,大多數鄉村以農業為主,許多鄉村經濟仍然十分落后。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房屋改造、環境保護、衛生設施建設等各方面,所需要的資金額巨大,政府主導的美麗鄉村建設,單靠政府財力輸血打造是不可持續的。發展生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沒有生產的大發展、沒有農民生活水平的大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只能是空談。只有發展壯大農村經濟,提升農村的自身造血功能,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才能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傳統功能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給,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業所占的物質比重會逐步下降,但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推進,農業所具有旅游休閑、生態維護、文化傳承等新功能卻隱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生態經濟為中國鄉村生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美麗鄉村建設應做足大農業這篇文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培育農村產業。充分利用山水、田園資源和產業特色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積極發展聯戶經營,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探索職業農民培養新機制。要堅持龍頭引領,讓龍頭企業承擔起連接千變萬化的市場責任,重視、鼓勵和扶持農村特色產業中介組織、農村經濟專業化合作組織。延長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深入挖掘本地資源稟賦,培養、包裝賣點,發展鄉村物流業,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健康、科學地發展。如,海南省澄邁縣向陽村的村民為服務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相繼發展起了家庭旅館業、豆腐加工作坊、炒制咖啡豆、加工澄邁特色美食等相關服務產業,帶動了全村68戶200多村民增收致富,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幸福指數。
我國約有2800個縣、5萬多個鄉鎮、60萬個村莊。由于經濟基礎、自然條件、傳統習俗、歷史淵源等差異,歷經千百年歲月磨礪留存至今的村莊,形成了各自的風貌和氣質。有些地方按照城市標準建設新農村,簡單復制城市建設模式,千村一面的現象十分普遍,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建設美麗鄉村不能搞大拆大建,把農村變成城市,應在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依托自身資源發展優勢,突出鄉村的特色和韻味,避免千村一面,以適應不同村莊的發展要求。有的地方要以生態旅游為特色,在“游”字上做文章;有的地方要在農產品和土特產上做文章,實現“一村一品”;有的地方要注重古建筑、古村落、農耕文化、地域風情、民風民俗和傳統節慶等的保護、挖掘與開發,把文化內涵注入鄉村建設,彰顯文化品位。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瓊海市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充分保存農村原有樣貌,依托博鰲亞洲論壇會址和優美的農村生態環境優勢,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就地提升和改造,將城鎮功能充分融入農村之中,著力打造田園城市,涌現出萬泉河生態示范區、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博鰲風情小鎮、潭門南海漁業風情小鎮等一批生態村莊、觀光果園、休閑漁村特色村莊,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本真底色,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大“本錢”。目前,農村臟亂差問題較為突出,很多村莊的道路上、屋前屋后污水橫流、人畜糞便隨處可見,垃圾圍村現象也很普遍。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加上規模化畜禽養殖,畜禽糞便、養殖廢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對農村的土壤環境、水源環境、空氣環境和衛生環境帶來不利影響;許多鄉鎮企業及城市轉移到農村的企業直接排放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染物,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污染與破壞;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破壞了自然環境,使生態功能退化。為此,要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減少對化肥、農藥、激素的使用,治理農業污染,創新與推廣農業科技,減少農村生產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活動,形成自覺維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共識。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對排污企業農業污染進行治理,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城鄉差距除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城鄉消費差距過大外,還有城鄉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還遠遠低于城市。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整治村莊環境,更需要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讓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均等。為此,要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其公共服務職能,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使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全體人民。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將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和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破解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積極推進金融、商貿、物流、現代信息技術等向農村拓展和延伸,為農業生產發展、農民生活條件改善提供有力支撐,讓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公平地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就地城鎮化”。
建設美麗鄉村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然而,政府主導的美麗鄉村建設,由于農民沒有參與權、話語權與決策權,加上政府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意愿和群眾參與的意愿沒有很好結合起來,導致群眾創建積極性不高,一些地方存在著“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甚至出現與政府對著干的尷尬局面。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美麗鄉村建設才能持久發展,否則就會變成政府的形象工程。為此,要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意義和內容的宣傳。通過圖片展、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讓農民了解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消除思想顧慮和抵觸情緒,激發農民的內生力,健全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對農村建設最有發言權,政府做規劃時不能主觀武斷,一刀切,一定要深入村莊,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和充分考慮村民合理拆求,美麗鄉村建設的項目實施要吸納農民群眾參與,最大限度地減少建設阻力,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建立激勵機制,由農民自組管理機構,制定制度,自我管理等,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自覺投工投勞,自覺維護美麗鄉村環境。只有這樣,美麗鄉村建設才能健康發展。
農村發展受制于許多因素的制約,農民素質偏低是關鍵因素,農民素質偏低就難以進行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管理。農民素質的提升,不僅有益于農業轉型升級而且能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健康、科學地發展。為此,應加大對廣大農民進行多層次的培訓,包括文化水平、各類技能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使他們成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著力營造文明鄉風,培養農民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按照現代法律要求和文明理念,指導農村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生產生活秩序,樹立一些平凡而高尚的道德文明典型,使農村形成文明和諧新風尚。只有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文明素質和法律素質不斷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才有保障和動力。
[1]夏益俊.城鎮化進程中美麗鄉村建設研究[N].決策咨詢,2014-04-28.
[2]王院成.以新型城鎮化引領美麗鄉村建設[N].河南日報,2015-05-30.
[3]趙達.建設“美麗鄉村”留神幾個誤區[N].光明日報,2014-04-15.
[4]陳孝京.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書寫村鎮建設新篇章[N].中國建設報,2013-02-26.
[5]郭俊,高璇.怎樣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N].經濟日報,2013-10-25.
[6]邵長春.海南美麗鄉村建設不搞形象工程[N].海南日報,2013-12-07.
(作者單位:中共海南省委黨校)
F291
A
1004-700X(2017)02-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