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向影視界進言
向陽
影視作品應該反映生活,而不是胡編濫造,任意而為。在客觀展現歷史真實方面,筆者提出特別要注意三點:一是注重細節的真實;二是努力提高演員的文化素養;三是“顧問”不要“顧而不問”。
影視作品;生活真實;演員;文化素養
今天的電影、電視,已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侶。它在教育、啟迪、鼓舞和娛樂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些年精品倍出,贏得交口稱贊,影響遠播海內外,這是有目共睹,無可否認的。但也毋庸諱言,有不少作品令人啼笑皆非,遭到人們的詬病,也是不爭的事實,如近年所謂的抗日神劇之類。
筆者以為,今日的影視作品在質量上應力求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要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不是只知追求利潤的精神垃圾。它除在內容上要真實地反映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表現人民群眾豐富的感情、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客觀地展現歷史的真實,力求精益求精、千錘百煉,而不是胡編亂造,任意而為,一味迎合某些觀眾的低級趣味,賣異噱頭,強加性愛場面。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重細節的真實。恩格斯論及現實主義的一句名言“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致英國女作家哈克奈的一封信),其中把“細節的真實”視為現實主義的必備條件,只見“細節的真實”是多么重要。換言之,一部作品做不到細節的真實,也就難以成為現實主義的作品。“細節的真實”是現實主義的生命所系。而我們今天的影視業作品有相當一部分是不符合這個要求的。如歷史人物的服飾不倫不類,著裝一味追求奢華艷麗,而與本朝的定制大相徑庭;人物造型隨意而為,如將舊中國農民裝扮成留著分頭,像當年的流氓特務一樣;故事情節不合情理,荒謬絕倫,如貴為公主竟然在宮中與使臣廝混,游擊隊員已盡數橫尸荒野,而女主人公竟然從死人堆中完好無損地爬了出來,繼續投入戰斗,至于什么褲檔里裝手榴彈、手榴彈炸飛機,英雄被擊中要害還不咽氣而說個沒完沒了;以及人物語言生硬造作,違背人物性格;古裝劇中桌子上擺著現代的香煙,桌下放著礦泉水瓶,宮墻上露出電線槽,指示牌,梳朝天髻的宮女雙峰凸起,等等;漏洞百出,俯拾即是,令觀眾反感、生厭。
二是努力提高演員的文化素養。盡人皆知,演員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藝術修養是第一位的。然而,演員的文化素養又何嘗不重要。如果一名連臺詞都會讀錯,又怎么能讓觀眾相信演出的角色是真實的?試想一位古代的朝庭重臣,竟能把“掣(chè)肘”讀成“(zhì)肘”,又怎么能讓人認可他是苦讀十年寒窗,由皇帝欽點的“進士”?
漢字有的確實難認難讀。對一般人當然不必苛求。但既然搬上了銀幕,就非同小可了。有多少人在觀看,你讀錯了,不但貽笑大方,還會誤人子弟。這絕不能等閑視之。如今有些演員大字不識幾籮筐,竟然能大紅大紫,身家過億,實是當今社會的一大怪事。但愿我們的演員不要以這種人為榜樣。須知,他們盡管紅極一時,不過是小丑一個,終有一天會被歷史所淘汰。有文化、有修養、德藝雙馨者才可以永遠屹立在舞臺之上。在這點上,我們的年輕演員要虛心地向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學習。
三是“顧問”不要“顧而不問”。現在有些影視作品,為抬高身價,擴大影響,往往捧出一些藝術家或史學家乃至高官顯貴充當顧問。殊不知,觀眾并不在意這些。觀眾主要是在觀賞影視作品。
遺憾的是,我們有些顧問實在是愧對顧問之名。他們只是顧而不問。他們只顧獲取高額聘金,取得好的名聲,卻不問作品粗枝濫造、漏洞百出,質量低劣,演員修養欠缺,表演不到位,影視作品雖投資過億,卻得不到觀眾認可。
名流就該有名流的樣子,絕不能成為蠅蠅茍茍只知追名逐利而對國對人民不負責任的名利之徒。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退休教員)
J905
A
1004-700X(2017)02-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