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婕
基于加涅“信息加工理論”的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胡曉婕
21世紀的素質教育觀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及基于該理論設計的教學事件,從學習的內外部條件入手,較為完整地反映了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基于該理論建立起來的英語自主學習平臺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中,順應時勢,對高職英語教學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
信息加工理論 平臺構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加上沒有英語方面的畢業要求,都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動力。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看重英語知識的講授,更應從全新有效的教學方式及手段入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根本出發點,最終達到提高其英語水平及應用能力的目的。
針對教學形式和方法缺乏創新這一問題,外語教學改革提倡:各高校應采取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作為20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之一,加涅吸取融合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學派的相關理論,形成自己的信息加工理論并建立了信息加工模型。加涅認為,人的認知信息加工過程會經歷幾個階段。當人腦從外部環境中接受刺激,無數的神經活動被激活,作用于人腦感受器,這些神經信息進入感覺登記器。人腦通過選擇性注意,即感知刺激信息的顯著特征,將少量的刺激信息停留在人的短時記憶。由于短時記憶存在容量、跨度上的局限性,人腦通過另一關鍵環節——語義解碼將刺激信息轉換到長時記憶。語義解碼,即學習者進一步完善及組織輸入信息,使之轉化為有意義的概念形式。當學習者需要完成某一任務時,他可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任何需要的內容,轉換為短暫的工作記憶形式,幫助學習者與新任務相聯。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的信息會激活人腦的反應發生器,使學習者做出合適的行為反應。最終,來自反應發生器的信息流會激活人腦相應的反應器,將反應轉化為行動,最終反作用于學習環境。至此,一次完整的信息加工過程得以完成。
基于該信息加工模型,加涅設計了九大教學事件,為有效地建立英語自主學習平臺提供了實踐基礎。(1)引起注意;當輸入信息刺激人腦感受器,運用一些特別的方式幫助學習者有意識地關注學習內容。(2)告知學習目標;在任何課堂上,老師都應該用清晰的語言準確地告知學習目標,使得教學活動圍繞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3)刺激學生回顧先前習得的知識;通過提問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已習得的知識,與新知識相聯。(4)呈現學習材料;確定新的學習目標后,教師需要向學習者呈現新的學習材料,如利用PPT,動畫視頻,圖標圖片;運用字體加粗,斜體字等將學習材料的顯著特點突出,影響學習者的選擇性注意。(5)提供學習指導;加涅認為,教師給予暗示或提出啟發性問題,可以啟發其積極思考新的學習內容,進而發現學習規律。(6)引出學習行為;假設學習者接受了足夠的學習指導并完成新的學習任務,老師可給予學生一些與新學習相關的練習。(7)提供反饋;學習行為之后,教師應針對學習者的行為表現及時給出反饋,便于其及早知道學習結果并及時糾錯。(8)評價學生行為;老師可采取測試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9)增強記憶與促進遷移;為了保證新習得的知識能長久地保存在長時記憶,老師需要不間斷地幫助學習者回顧學習內容;同時,知識遷移也是長久保留知識的好方法。老師可通過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來提高其學習遷移能力。加涅的九大教學事件,揭示了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是一種可應用于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教學策略。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及九大教學事件,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時刻關注學習者學習動機及興趣的提升,對于構建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安排真實教學環境下教學活動具有實用性及可操作性。加涅提倡的是一種發現式學習,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1]Gagne R.M.Essentials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M].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74.
[2]加涅·R.M.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皮連生,王映學,鄭葳,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加涅·布里格斯·韋杰.教學設計原理[M].皮連生,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彭聃齡,張必隱.認知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本文系第一期重慶市高職高專外語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加涅“信息加工理論”的英語網絡學習平臺設計》(項目編號:CQGZGZWY2016K012)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