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嘉瑩
諺語研究的新嘗試
——評《黑龍江方言俗語的語言藝術——諺語卷》
回嘉瑩
對新近出版的《黑龍江方言俗語的語言藝術——諺語卷》進行點評和分析,介紹了該書在研究對象和語料選取上的鮮明特點,其語法和修辭研究描寫充分、分析具體,語義和語用研究在分析描寫的基礎上嘗試從新的理論角度進行闡釋和說明。
黑龍江方言 諺語 語義 語用 文化
周曉燕博士《黑龍江方言俗語的語言藝術——諺語卷》新近出版,通讀全書我們發現這部著作在以往漢語諺語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描寫了黑龍江諺語的結構、語義、修辭和語用特征,并闡釋了地方諺語的文化內涵,不但建立了黑龍江諺語語言研究的理論框架,填補了的黑龍江諺語研究的空白,而且為挖掘和弘揚黑龍江地域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該書材料翔實、論證科學,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按照漢語方言研究的慣例,一般所說的黑龍江方言指的是作為從屬于東北官話中的分支方言,將不屬于東北官話但也處于黑龍江省行政區劃內的方言島(二屯話、太平屯話、虎林話、站話)排除在外,少數民族語言亦不在研究之列。但事實上,由于東北官話內部詞匯差異較小,黑龍江省的四個方言島的諺語與其他黑龍江諺語基本沒有差別。此外,由于黑龍江地區的絕大多數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雜居,民族的交往促進了語言的融合,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和生存環境,漢族與世居少數民族的諺語往往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該書將黑龍江方言諺語定義為黑龍江省的漢族諺語和少數民族諺語,避免了研究對象分散、研究范圍不明確的問題。
該書語料的選取體現了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科學線路。文獻部分將近年出版的權威諺書《中國諺語集成·黑龍江卷》和各縣地方志中所收錄的諺語作為主要參考資料,對其中收錄的黑龍江諺語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田野調查部分以哈爾濱市所屬的肇東和阿城兩個縣級市作為重點調查對象,通過調查走訪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并對民間團體私人匯編的諺語材料進行了搜集、整理。全面充分的語料,保證了后續理論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諺語以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和經驗為主要目的,在結構上是一種表述完整、意義定型(或半定型)的短語或句子,具有漢語中一般短語或句子的結構特征,并有其獨特之處。黑龍江諺語的內部構成一般為泛指的無主語句和壓縮句,句型短、省略多、關聯詞語少,大多用意合法構成,可以分為單句型、一般復句型和緊縮復句型三種。書中對黑龍江諺語的結構和修辭特征的研究,全面系統、描寫精當。
修辭是在表達內容和語言環境確定的情況下,積極調動各種因素對語言材料進行加工和取舍以獲得理想的表達效果的實踐活動。該書從語音、結構和修辭手法三個方面綜合分析了黑龍江諺語的修辭特點,特別是對修辭手法的詳細說解,為我們展示了黑龍江諺語簡練、生動、詼諧的語言風格和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
以往的諺語研究主要集中在收集整理諺語條目和描述語法結構、修辭方式等方面,對于諺語語義的研究多數以辭書編排體例為依據,進行分類工作,尚停留在局部描寫和個案分析的基礎上。相比詞義研究,以諺語為代表的漢語語匯意義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溫端政先生曾對“語義”(即語匯的意義)的特點和分析、描寫“語義”的方法進行過系統論述。《黑龍江方言俗語的語言藝術——諺語卷》明確指出:“諺語的意義是由構成諺語的詞的意義(包括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和色彩意義)、結構形式意義及諺語產生及使用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信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諺語理性意義的結構和內部、外部的語義聚合情況。
20世紀80年代中期,焦點理論被引入我國語法學界,并很快成為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話語分析等語言學分支領域新的研究熱點。各方家雖然對焦點的認定不完全相同,但都認為“焦點”是說話人要傳達的新信息,被視為語用層面或話語功能層面的概念。通過系統的分析和概括,該書將黑龍江諺語凸顯焦點的方式分為語音標記、虛詞標記和句法標記三種。語音標記有正常重音標記和對比重音標記兩種,正常重音對應常規焦點,對比重音對應對比焦點。虛詞標記分為副詞和介詞兩大類,副詞包括“只、單、光、就、才、連、也、還”,介詞標記包括“為了、對于、在”,句法標記主要體現在語序、周遍句、準分裂句、平行結構幾個方面。
該書除了開創性地將諺語的語義研究理論化、將焦點理論引入諺語語用研究外,還系統闡釋了黑龍江諺語的寒地文化、荒原文化、鄉村文化內涵,進一步闡釋了自然的陶冶和歷史的熔鑄所形成的黑龍江獨特而又多元的文化特色,自此,諺語成為黑龍江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視角。誠然,作為作者從事漢語方言研究的首部專著,在語料運用、理論駕馭、結構安排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瑕不掩瑜,該書建立了黑龍江諺語語言文化研究的理論框架,填補了的黑龍江諺語研究的空白,為漢語諺語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其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1]周曉燕.黑龍江方言俗語的語言藝術——諺語卷[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
[2]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作者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
本文系2016年度黑龍江省社科研究規劃項目《黑龍江站話比較研究》(16YYC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回嘉瑩(198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海外中國學及東北地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