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菁
針對網絡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創新探討
李 菁
大學生這一群體即將進入社會,其擔負著振興國家的使命以及任務,通過創新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能夠讓其強化社會認同感,更從容地應對社會壓力?;诖?,本文論述了網絡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創新。
網絡媒體語境 大學生心理教育 創新探討
信息網絡技術不斷在發展,在各大高校中,網絡也得以廣泛的應用。而在網絡媒體的背景下,更利于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創新。
(一)便捷
雖然說,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但在網絡世界當中,信息有非??斓膫鬟f速度。即便聯系雙方不能面對面進行溝通以及交流,但一方把信息發出之后,對方可馬上收到信息并可即刻回復[1]。這樣的方式非常便捷,也能有效地提高雙方的溝通效率[2]。
(二)新穎
網絡最初興起時,一般用戶都是高學歷的人群,隨著網絡逐漸普及,其慢慢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娛樂和學習以及工作的工具。從當今的形勢來看,網絡世界的主體即大學生,由于其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且受到高的教育,再加上其有獨特的個性,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因此,在網絡上,他們對較多新穎的語句進行了創造,比方說,學生通過重新構造“白骨精”這一詞匯,賦予了其新的含義,且具有一定詼諧性[3]。
(三)多元化內容
網絡需要承載很多的內容,其也有較大的存儲量。在這種情形下,人們也可選擇多元化的語言。在網絡中,為了對信息進行傳遞,對心情進行表達,人們可對多種表情和符號以及數字進行使用,通過使用它們,能夠讓人們的交流和溝通富有感染力。比如說微信和QQ等社交軟件平臺當中有非常多的圖片以及自定義表情,且有多種形式,用戶可隨意對喜歡的表情進行添加以及使用,而這樣的交流顯然是十分生動的,多彩的[4]。
(一)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當前,網絡越來越普及,很多高校紛紛創建了心理咨詢平臺,其最大的目的是想通過網絡,針對大學生對一些同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助于其走出心理困擾,從而能夠正視國家和社會、學校和家庭,繼而能用陽光以及積極地心態去應對生活。相比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這種在網絡媒體下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借助網絡媒體,能夠宣傳心理健康信息,實現信息共享。第二,打破了地域和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學生可自由的進行選擇。第三,由于網絡平臺有一定的保密性以及虛擬性。因此,能夠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能夠讓學生盡情地在網絡屏障下暢談自己內心的想法[5]。
(二)提供互動性平臺
網絡媒體是大學生最常應用以及接觸的媒體,借助網絡媒體,學生能夠進行在線的交流以及溝通,不管是在計算機房和圖書館,在教室還是在寢室,都可通過網絡同他人進行實時的溝通。在網絡上,大學生可向他人傾訴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在獲得他人理解之后,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排解內心情感。另外,借助網絡互動,學生可隨時向教師詢問自己不懂的知識,因此可以這么說,網絡語境能為學生創建互動和平等以及虛擬的平臺,使教育者同被教育者的距離得以縮短[6]。
(三)網絡有著非常豐富的信息資源
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其能夠豐富教育資源。網絡這種交互媒體有著非常多的信息存儲量,因此,很多教學中常常會用到網絡媒體的工具來輔助教學。從一方面來講,由于網絡媒體的信息量非常龐大,當學生在進行心理健康學習時,能將海量的信息以及知識提供給學生,有著極為強大的連續性以及時效性。而且在報道以及溝通方面,網絡媒體有著其他媒體不能取代的優勢。從另一方面來講,在網絡上,有著龐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能在廣范圍內實現共享,通過下載或者其他的方式,學生就能夠得到同心理健康方面相關的知識,并可共享信息。由于網絡有儲備功能,因此能將其儲備下來,而這樣就能夠更為高效且及時的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充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7]。
(四)借助網絡媒體語境能夠強化學生的互動體驗
同以往的媒體相比起來,網絡媒體語境能夠實現雙向溝通以及交互,同時能夠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以往通過傳統媒體在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時,只能夠進行單向的信息活動,學生在課堂上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只可被動地聽取教師傳授的知識。但在新的形勢下,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對微博和論壇以及貼吧等平臺進行利用,同教師進行及時得互動以及交流。當前,很多大學生為了便于交流,會對學習群組進行建立,然后利用網絡媒體進行交流,使趣味感得以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大大提高其學習的興趣,而教師在和學生的溝通中,也會受到極大感染,從而更幽默的實施教學,使學生內心的需求得以滿足。
(五)快地傳播速度,強化學生的執行力
在傳播信息這一方面,網絡有著其他的媒體不能相比的優勢,特別是在網絡媒體語境當中,有著較為明顯的表現。通過分析網絡媒體語境特征,就可得知,簡約化是網絡媒體語境的一大特征,其能夠確保更為高效以及及時的溝通。而高校的心理教師通過網絡能夠及時的傳播通知和新聞以及信息,將較多的時間節省下來。另外,由于網絡信息有很快的傳播速度,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執行力。
在開展心理教育時,教師要選擇性的對網絡媒體語境進行利用,使語言環境得以凈化。從以上的論述我們就可知識,在網絡媒體語境下,能夠更為高效且及時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這樣的主流媒體也有一些弊端存在。比方說,語言當中調侃成分較多,而學生在同教師進行溝通時不應說這種調侃話。另外,由于學生都有著前衛的思想,但教師卻相對比較保守,重視實際,因此有矛盾存在。所以,要選擇性的對網絡媒體語言進行應用,為學生構建和諧以及健康的環境,讓其進行學習。
應實行兼容的語言應用,使學生的不同需求得以滿足。不管是網絡的媒體語言,還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都在不斷變化。但學習于生活存在,因此,作為學生要對網絡媒體形成正確的認知。同時,教師要聯系現實生活開展大學心理教育,才能夠確保更好的教學效果。比方說,可結合現實生活教育理論以及網絡媒體語,這樣能夠將網絡的新穎性體現出來,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由于每位學生有不一樣的生活層次,因此要同每位學生的需求相結合,實施針對性的教學。
總而言之,在網絡媒體語境下,更利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因此,作為開展相關工作的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方法,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應對挫折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王輝.體育與健康課如何加強學生心理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10,26(4):131.
[2]嚴津.論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110~111.
[3]周維平.如何將學生心理教育滲入信息課堂中[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7):111.
[4]方厚洪.農村中學弱勢群體學生心理教育問題的研究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50~51.
[5]余暘,何慧敏.大學生網絡心理教育與咨詢的問題與對策[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6):62~64.
[6]王俊峰.利用體育的心理影響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研究[J].價值工程,2011,30(10):230.
[7]江南,朱丹,歸桑拉姆,等.西藏中學生心理教育體系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9(1):37~41.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李菁(1985-),女,河南鞏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