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偉
大學生道德型領導力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實證研究
梁佳偉
本文以道德型領導力為例,以31個學生組織的250名同學為調查對象,考察了國內大學生道德型領導力對主觀幸福感(即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顯示,道德型領導力與大學生的工作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外,心理授權和人際信任都完全中介了道德型領導力與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大學生 道德型領導力 主觀幸福感
道德型領導力是指“通過自身行為和人際互動來向團隊成員明確組織中規范、恰當的行為,并通過雙向溝通、強化和決策來促進這類行為”的領導方式。
心理授權主要由個體感知到的工作意義、自我效能、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影響力四部分組成。人際信任是指個體對合作伙伴可靠性的信念和大家對集體利益的關心程度。
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根據自身的主觀標準對自己生活整體狀況作出的情感和認知上的綜合評價(Diener, 1984)。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在我國選取五個院系的學生會和社團發放了兩輪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對象為學生組織中各部門的負責人及其部門成員。第一輪問卷中主要測量了自變量道德型領導,第二輪問卷中主要測量了中介變量心理授權、人際信任以及結果變量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兩輪問卷發放的間隔時間為4個月。第一輪發放問卷427份,回收有效問卷319份(74.7%),第二輪問卷只對第一輪調查問卷結果有效的樣本發放,共發放319份問卷,最終有效問卷250份(78.4%),其中男性占43%,平均年齡為18.61歲。本研究中,所有的問卷條目均采用5點評分法,1代表“很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二)研究結果
經檢驗,道德型領導力與工作滿意度(γ=.128,p<.05)、生活滿意度(γ=.141,p<.05)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道德型領導力正向影響了被試的工作滿意度(β=0.188,p<.05)和生活滿意度(β=0.210,p<.05)。
并且,道德型領導力與心理授權顯著正相關(β=0.238,p<0.01),心理授權與工作滿意度(β=0.567,p<0.001)和生活滿意度(β=0.564,p<0.001)顯著正相關。但是,當道德型領導力和心理授權一起對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回歸時,道德型領導力對工作滿意度(β=0.053,ns)和生活滿意度(β=0.075,ns)的回歸系數均不再顯著。以上結果表明,心理授權完全中介了道德型領導力與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此外,道德型領導力與人際信任顯著正相關(β=0.195,p<0.05),人際信任與工作滿意度(β=0.623,p<0.001)和生活滿意度(β=0.531,p<0.001)顯著正相關。但是,當道德型領導力和人際信任一起對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回歸時,道德型領導力對工作滿意度(β=0.006,ns)和生活滿意度(β=0.106,ns)的回歸系數均不再顯著。以上結果表明,人際信任完全中介了道德型領導力與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三)結果分析
(1)道德型領導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的分析。在學生組織中,無論是正式的學生會組織還是非正式的學生社團組織,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都會公平地對待、真誠地關心組織中的同學,根據社會交換理論的互惠原則,在得到關懷和幫助后,同學們傾向于以更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行為來履行反饋,會表現出較高的工作滿意度。
(2)道德型領導力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的分析。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水平的道德準則,他們在組織中不僅會關注大家的工作表現,也會更加理解和重視同學們在組織和工作以外的學習和生活,這有助于提升同學們的生活滿意度。
(3)心理授權的中介作用的分析。在學生組織中,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會在組織中倡導道德行為,給予合作伙伴一定的自主權和較高的期望,鼓勵大家參與決策并充分信任,這些會使同學們體驗到較高的心理授權。
(4)人際信任的中介作用的分析。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會對同學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同學們通過學習和模仿這些道德行為,自身變得更加自律、可信和親切,這些品質會幫助他們建立更為和諧的人際關系,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進而提升他們的人際信任水平。進一步地,人際信任水平較高的同學們,在工作中,對伙伴充滿信任,擁有較多的安全感,提高了工作滿意程度;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和社會支持,提高了生活滿意程度。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可以顯著提高大學生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即主觀幸福感。第二、具備道德型領導力的大學生可以顯著提高同學們的心理授權和人際信任水平。第三、心理授權和人際信任在道德型領導力與工作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
[1]Brown M E, Trevio L K, Harrison D A. Ethical leadership: 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for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test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5,97(2):117~134.
[2]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梁佳偉(1995-),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武漢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