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瑋
大學生焦慮的調試方法分析與闡釋
章 瑋
近幾年,在社會綜合影響因素和學生個人因素的作用下,大學生心理焦慮問題相對明顯,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應該積極制定大學生焦慮調試方式,對大學生做出相應的心理疏導,維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從大學生焦慮現狀入手,對焦慮調試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大學生 焦慮 調試方法
焦慮是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最普遍的情緒狀態,是大學生心理異常發展的直觀反映。一般情況下,學生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中所設定的預期目標無法有效達成或者難以克服當前的心理狀態,就會出現自信心受挫的情況,產生失敗感和緊張情緒,甚至出現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最終形成心理焦慮狀態。大學生心理狀態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產生著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焦慮調試的重視,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
調查研究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心理焦慮情況相對集中,并且受到社會多種因素和學生個人因素的影響,心理焦慮情況相對明顯,已經威脅了學生的健康成長[1]。系統解析,大學生心理焦慮情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其一,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的焦慮,部分大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后面對陌生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等,產生迷茫不安的心理感受,無法明確個人未來發展目標,懷疑個人價值等,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會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推進。其二,在學習和考試方面的焦慮。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到高校后學習能力不足,面對教師的教學指導無法有效地學習相關知識,再加上頻繁的考試,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會造成學生出現自卑心理,呈現出心理亞健康狀態。最后,在人際交往和競爭方面的焦慮,部分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不足,無法與他人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并且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無法對自身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調節,也會造成心理焦慮情況的出現,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不利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
(一)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
學生自我效能的提高能夠讓學生對個人發展狀態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有信心應對來自社會生活和個人發展方面的壓力,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對個人心理進行有效的調節[2]。因此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為學生設定階段性、合適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一次次完成目標任務的過程中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使學生可以正確認識高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促進學生心理調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自我效能提高效果,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引導的過程中可以注意把握學生的成長狀態,全面分析學生的未來發展意向和期望等,在此基礎上設定階段性教育引導目標,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態。
(二)引導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學生心理焦慮狀態的調節與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營造存在緊密的聯系,只有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可以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與他人分享個人心理情感,在朋友的幫助下調節心理狀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才能夠有所提高,學生的焦慮心理情況也能實現有效的疏導。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有助于學生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條件,如定期組織團體性活動、班集體活動等,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集體生活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為學生焦慮心里的調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輔助。
(三)教師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和指導
在對大學生焦慮心理進行調試的過程中,高校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指導員和心理咨詢方面的教師應該注意全面把握班級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與學生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朋友關系,進而保證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地心理調節和教育引導措施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及時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將焦慮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切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提供相應的保障[3]。此外,為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可以要求學校各科教師在教學管理活動中適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提高學生心理調節能力,有效規避心理焦慮問題的出現。
對大學生實施有效地心理疏導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高校在全面把握大學生心理焦慮情況并嘗試對心理焦慮情況進行調試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多方面的因素,從多角度探索相應的調試措施,并且注意調試工作的長久性,希望能夠真正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的保障。
[1]成英麗.談對大學生就業前焦慮情緒的調整[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2):34.
[2]王彬.不同鍛煉方式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12):1593~1595.
[3]羅滿,張安敏,陳卓,等.延邊地區大學生焦慮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養生,2015(24):294.
江西撫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