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蓉 秦愛雯
校園專區
新媒體與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動培育研究
莫秀蓉 秦愛雯
隨著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媒體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的地位,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一大有力因素,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式,為了有效解決當前社會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青年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接受新事物,熟練運用操作新媒體。本文以新媒體為切入點,探究新媒體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互動,以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策略。
新媒體 核心價值觀 互動培育 策略
(一)新媒體的含義
媒體是人們相互之間實現信息交換的載體,新媒體是媒體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發生重大變革,新媒體應運而生,它依靠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主要利用手機、電腦、數字電視等新興媒介傳播信息,傳播速度快、方式渠道多、信息內容量大,能夠實現所有人對所有人的信息交換的目的。[1]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網絡全球化的進程,縮小了世界范圍,拉近了人們距離。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明的集中體現。在國家層面上表現為: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各族人民,加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人民幸福感。在社會層面上表現為: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注重社會公平,使社會各成員在法律范圍內自由平等的生存發展,使社會各項事務在法律范圍內有序進行,以實現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和睦相處。在個人層面上表現為:忠于國家、忠于職守、誠信做事、誠實做人,不僅是個人內在修養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一)新媒體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新的培育契機
(1)新媒體的廣泛性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感。首先新媒體遍及范圍廣,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新媒體的出現,它打破地域界限、超越民族階級,遍及世界各地。網絡新媒體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增強了核心價值觀的覆蓋面。其次新媒體深受各個群體歡迎。互聯網,手機,電視等終端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新媒體,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階層的群體紛紛加入網絡時代,參與網上信息交流,加強了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性。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有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普及核心價值觀,“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2],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2)新媒體的實時性滿足了大學生對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求知欲。新媒體能夠及時收集信息傳遞信息,使所有人都可以實現迅速交換信息的目的,使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迅速,最大程度滿足了人們對外部環境和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特別是大學生,越來越依賴于通過新媒體快速認識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運用新事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產生的信息。新媒體能夠及時將這一思想觀念傳播推廣出去,最大程度的滿足了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強了大學生學習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度。
(3)新媒體的多樣性增強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積極性。首先傳播媒介各種各樣,新媒體不僅革新了傳統媒介,開發出了電子報紙、電子刊物,而且積極利用互聯網,迎合青年大學生群體的喜好,開發出了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媒介,大大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其次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具有多樣性,不滿足于報紙書刊的單一的文字形式傳播,又創新了音頻、動畫等更加生動形象的傳播方式,大大增強了趣味性和吸引性。新媒體傳播方式多樣性,滿足大學生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喜好和需要,增強了核心價值觀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媒體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媒體發展指明方向和道路
堅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和人民經過近百年來的艱苦奮斗得出來的科學理論和實踐,是關乎國家興衰民族存亡人民利益的根本性的問題,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國家發展規律、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確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提出的新思想觀念,既順應國家發展趨勢,又符合人民利益要求。
將社會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新媒體相結合,有利于為新媒體發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即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媒體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把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相統一,才能獲取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接受,從而具備強大生命力不斷發展壯大。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增強媒體公信力
公信力是一個媒體名聲威望、可信性和受群眾認可度的外在集中表現,是決定其能否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受市場經濟影響,部分媒體為了自身生存不擇手段,無中生有,隨意制造發布虛假信息,更有部分媒體唯利是圖,新聞題目嘩眾取寵故弄玄虛,吸引人們的關注,而實質內容并沒有什么價值,越來越不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媒體相結合,用核心價值觀涵養新媒體,守住媒體的底線和標準,守住媒體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把握住實事求是的天平,不向任何個人私利和個人情感傾斜,尊重事實,尊重人民,及時傳遞最新信息,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提高網絡媒體的可信度,營造干凈綠色廉潔文明的新媒體環境,樹立新媒體形象,增強新媒體公信力和權威性。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加強媒體社會責任感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與長治久安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新媒體作為新聞輿論傳播的主戰場,也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義務,上反饋民眾意志,下傳達國家政策,是連接國家、社會、人民的重要紐帶。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媒體相結合,用核心價值觀去教育媒體工作者,提高他們的個人修養和政治素質,培育其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用核心價值觀去引導媒體工作者,讓他們把媒體工作的關注點轉移到國家、社會、人民的切身實際問題中來,及時傳播國家改革發展政策方針,及時反饋人民群眾利益需求,履行好新媒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發揮好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的作用。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媒體教育環境
新媒體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網絡教育的主要陣地,其教育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網民特別是大學生接受網絡教育的質量。網絡平臺自由開放,各種群體各種信息資源交雜其中,使新媒體環境更加紛繁復雜。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媒體相結合,用社會共同價值標準衡量甄別網絡信息的性質,對科學的正確的信息以大力支持傳播,對錯誤的反動的信息以堅決抵制和回擊,大力傳播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世界優秀文明,將新媒體打造成傳播知識的一大主要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教育廣大網民,加強網民的道德意識,踐行道德原則,維護網絡環境,共建有序的網絡教育平臺。讓更多的人共享新媒體網絡建設成果,使新媒體網絡教育成為社會教育的一大有力手段。
(一)以新媒體為切入點,構建良好的宣傳平臺
1、建立健全新媒體機制,凈化網絡環境
首先新媒體自身要想法設法的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和專業人才,“硬件”“軟件”一手抓,不斷把新媒體做大做強,發揚固有的優勢,創新開發新功能,使之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遞的主要渠道。其次盡快建立健全網絡立法,用法律和制度的守住底線,規范網絡行為,使各種網絡行為有法可依,為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提供嚴肅嚴謹的法律保障和強有力的支持。再次,要建立健全網絡道德建設,用道德的影響力感染廣大網民,用道德的內在力量約束大學生網絡行為。道德和法律相結合,內在指引外在約束,矯正錯誤的網絡觀念和失范行為,共同營造綠色干凈文明的新媒體環境。
2、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網絡媒體的發展方向
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的領導是新媒體發展的指向標和重要保障。新媒體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以國家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以鞏固社會意識形態為中心,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用社會主義共同意識凝聚全國全民族,以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積極貫徹落實“三個倡導”,鞏固社會主流思想,維護國家穩定團結。堅持新媒體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確保新媒體所傳播的文明文化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才能確保新媒體所生產的文化產品滿足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使更多人特別是大學生受益于新媒體,而不是受害于新媒體。
3、新媒體要適應文化體制改革,開發自身新功能
媒體是文明傳播的工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要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是體制機制的改革。新媒體要抓住改革機遇,適應文化體制改革,沖破舊體制機制的束縛,建立有利于文化交流傳播的新機制,以適應社會和個人不斷變化發展的精神文化要求。其次新媒體要應時應勢開發自身新功能,例如文化生產功能。每一種文化的產生都來源于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新媒體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思維和觀念,將其不斷的豐富完善,就能形成新的文化理念。新媒體的每一次創新,都能給“三個倡導”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二)以大學生為切入點,將理論付之于實踐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辨別信息能力
提高大學生信息辨別能力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大學生要自覺學習馬克思列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用科學的正確的思想理論武裝自己。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正確認知,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信息加以辨別,認清是非判斷善惡。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不輕信不盲從,多觀察多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識破不良信息的各種偽裝,篩選出滿足自己需要的健康的正確的有效信息,用正確思想引領正確人生方向。
2、加大實踐力度,勇于與不良信息斗爭
實踐出真知,大學生要有意識有目的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對復雜的網絡信息環境,要勇于和不良信息作斗爭,堅決對不良信息說“不”,抵制不良信息的傳播,敢于監督舉報各種危害新媒體安全的不法行為。大學生更要善于和不良信息做斗爭,堅守新媒體陣地,維護國家人民利益,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器,注重方式方法,找出虛假信息的錯誤本質,直指根本,各個擊破,嚴厲批判打擊不良信息,凈化網絡媒體環境,樹立社會新風尚。
3、發揮大學生的影響力,做好傳播文明的先行者
大學生是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年輕群體。大學生要做社會文明的傳播者,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到基層中去、到社會中去,挖掘傳播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帶動廣大人民向先進看齊、與榜樣同行,共同促進社會意識形態的良好發展。大學生要做社會文明的先行者,爭做優秀、帶頭示范。做一滴水,將自己融入人民群眾的大河中去,像水波一樣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更多的人,激起人民群眾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浪潮。
新媒體發展趨勢勢不可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也是刻不容緩。大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要緊緊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利用好新媒體這個平臺,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不斷完善自我,爭做一名優秀的當代青年。
[1]蔣宏,徐劍.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2-26.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西華師范大學院級項目“新媒體與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動培育研究”資助。
莫秀蓉(1976-),女,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秦愛雯(1993-),女,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