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塞
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
邊 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各國各民族的意識形態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使我國意識形態環境紛繁發雜、良莠不齊,主流意識形態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青年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導致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度降低的原因,從多方面著手,重視并加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大學生 主流意識形態 認同 對策
“所謂‘主流意識形態’的‘主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她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對社會公眾發生著強烈的影響;第二,它常常依靠政治權威維持自己的影響力。”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有利于確立社會整體價值導向,維護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政權,增強社會公眾的凝聚力,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社會多樣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面臨更加復雜的境況。對于處在思想意識交鋒最前沿的當代大學生來說,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更是面臨巨大的挑戰。
為推動大學生自覺認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首先需要多層次、全方面分析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全球化使各種意識形態涌入
“經濟全球化過程不僅是一個經濟過程,而且是一個伴隨著意識形態運動的政治過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打破的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固有觀念和思維定式,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但須清醒地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所面臨的新的任務與挑戰。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沖擊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經濟全球化帶來主流意識形態的淡化與西化。他們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國家力量的強勢性以及文化的霸權性,向我國傳播政治規則和價值觀念,通過文化渠道散布西方思潮和宗教的影響。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情況,對世界發展狀況缺乏全面認識青少年們,往往會盲目崇拜西方的一切,反而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缺乏認同感,甚至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產生懷疑和抗拒,這就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失去了基本的思想前提和基礎。
(二)網絡信息對大學生意識形態認同的沖擊
網絡的迅速發展實現了全球信息的高速傳播,在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知識養料,拓寬獲取知識渠道的同時,也弱化了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認同。主要表現在:網絡信息增加了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難度,也淡化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網絡信息量大,內容復雜,“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網絡犯罪”的現象頻繁出現,大學生通過網絡不僅可以獲取大量學術資料、百科知識、影視圖書等,也會接觸到各種暴力、色情等灰色信息以及各種社會輿論。對于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青年大學生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導和輿論控制。海量的網絡信息覆蓋面大,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擠占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和教育,影響了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建構。
(三)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實效性薄弱
現如今在許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與發展。
主要表現在: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高校作為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最激烈的陣地,若不具備一定的時代敏感性,就無法將最具科學性、最具時代性、最具現實性的最新理論成果向廣大青年學生傳播和解讀,這將是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最關鍵環節的缺失。第二,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方式落后。部分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仍采用灌輸、說教等傳統教育方式,甚至將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用考試成績來量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會造成學生對意識形態教育的反感和抵觸,大大阻礙了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解和認同。
鄧小平在回顧歷史時曾經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過去在困難的情況下戰勝千難萬險,就是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創新策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來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維護社會秩序,以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一)注重加強正面宣傳和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適時地轉化為“意識形態商品”,在消費者購買和使用這些“文化商品”的過程中,完成社會的整合功能。”鑒于此,我們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提供平臺。
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作品展覽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并向居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免費開放,激發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加強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大力發展創新性文化產業,以圖書、影視、網絡等各類文化產業為平臺,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樹立黨和政府的為人民辦實事的良好形象,為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提供生動教材,以增強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崇敬和信仰。
(二)加強規范影視網絡傳媒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網絡信息內容多樣,真假難辨,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使我國意識形態環境錯綜復雜,迫切需要引導和規范。
首先,加強和完善黨對影視網絡傳媒的引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黨要加強對影視網絡傳媒的社會主義方向的引導,利用網絡平臺,宣傳黨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同時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輿論監督秩序,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有利于鞏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其次,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互聯網法制建設,嚴格細化各項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網絡信息發布的監控,利用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阻止各種反動、色情、淫穢信息的發布,從而從源頭上防止網絡環境污染,抵御各種不良社會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干擾和沖擊;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正確引導,營造積極、健康的意識形態環境。
(三)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理論課是增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主要渠道,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陣地。深刻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實發揮學校教育在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積極吸收先進理論成果進行意識形態教育。以最新理論成果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認同,通過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使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增強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其次,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手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第一,要實行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教育中實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第二,運用情感教學法增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交流,深入了解學生意識形態的現狀,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富有親和力和感召力,進而逐步上升為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第三,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將網絡作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在安全范圍內以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意識形態教育,不斷提高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錯綜復雜、矛盾突出,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嚴峻挑戰。我們必須特別是對于廣大青年大學生,要深入了解其意識形態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大力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引導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1]聶立清.我國當代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徐海波.意識形態與大眾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丁莉.大學生對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09:50~58.
[4]王永貴,邱斌.深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10).
[5]何愛云.大眾文化視角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實現途徑[J].長江論壇,2011(3).
[6]張一.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教育論叢,2012(12).
[7]曹景文,陳錫喜,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3.
[8]曹紅軍.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J].學術論壇,2012(8).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邊塞(1993-),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