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倩
從“仁愛”角度下談儒家教育管理思想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啟示
溫 倩
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靈魂與精髓是“仁愛”思想,“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傳統道德的重要內容。“仁愛”思想一方面可以彌補在現代職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基于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傳承性,針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也有很深的影響。
“仁愛”思想 儒家 教育管理思想 現代職業教育
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內容,一般集中在四書五經等儒家傳統經典,其中《論語》這部經典涉及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內容較為集中。而儒家教育管理思想最重要的內容“仁愛”,也是起源于《論語》。“仁愛”思想的重要含義體現在孔子的教育理想與目標。孔子的最終理想是實現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主要特點是實現人與人之間“仁愛”。實現大同世界的關鍵是將“仁愛”思想灌輸到每一個人,不分平民與貴族,因此需要有志于推廣和弘揚“仁愛”思想的仁人志士和君子。仁人志士和君子除了要有推廣和弘揚的志向外,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1]。
“仁愛”思想除了實現大同世界的思想特點之外,重要的關注點在于“人”,“仁愛”思想是人最高的精神道德境界。只有“仁愛”能實現人們的互助、互愛。因此,“仁愛”涉及的重要方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首先,“仁愛”思想的本源是家族之間的孝道,也是做人的根本,家族成員之間的自然存在的愛與情,體現了人本能的愛。而這種最本能的愛就是“仁愛”的基礎,只有先“仁愛”自己身邊的人,才能“仁愛”周圍的人。
其次,“仁愛”思想重要的就是要“愛人”,也就是要尊重他人的忠恕之道。正如《論語》中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說別人要求你做什么,你也就對人家要求做什么;你如果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制施加給他人。做好這一點,就要不能隨便懷疑他人,切勿盲目肯定自己,切勿固執己見,切勿唯物獨尊,否則“愛人”的忠恕思想無法達到。
再次,“克己復禮”的思想,是指自己日常的所作所為要符合行為規范,“禮”在過去的觀念是基于宗法制度建立的行為道德規范,現今來講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但是“禮”按現在的角度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進行道德約束。“克己復禮”思想作為重要的道德規范,針對人與人之間的各個方面進行嚴格要求,約束自己日常行為,并符合“禮”的規范。儒家的“仁愛”思想以倫理的角度要求人們符合“禮”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完善自我,推廣“仁愛”思想。
最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是“仁愛”思想的最高境界。“樂”決不僅僅只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驗,而是通過草木的生命力,能看到自然界也是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每個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人與自然的融為一體,體現“仁愛”的情懷,展現生命的意義。如果不關愛自然生命,不尊重大自然的發展規律,那么生態環境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因此,人是否同情、愛護、友好的同一切生命的交往是展現自身“仁愛”思想的最高境界[2]。
(一)現代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
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注重學生的培養,學校要堅持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還是其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都要引起重視,通過了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借用“仁愛”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切勿把自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在堅持以人為本教學的方面,學校要重視“仁愛”思想的滲透,“仁愛”思想重點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就使學生在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職業道德的培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現代職業教育要立足知行合一的原則
部分高職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價值觀念,沒有責任意識感,甚至否認自我價值,不關愛自己與他人,針對這些問題,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仁愛”思想的內容是符合時代的德育教學工作的創新。改進學生的道德修養課程建設,學校通過舉辦多種德育活動,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同“禮”相結合,使知行合一的原則在現代職業教育中有所體現。
(三)現代職業教育通過專業實踐深化職業道德觀念
現代職業教育最終目的是學生通過職業技能的訓練來滿足一定的社會生產勞動需要。但是目前現代職業教育往往忽視學生職業道德觀念的教育。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專業性與特殊性,采用“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方針進行教學,通過專業社會實踐將職業道德觀念的內容進行滲透,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以具體案例中把“仁愛”思想的相關內容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除了引導學生了解職業道德規范之外,還要了解社會針對專業人員道德方面的要求,以此使職業道德觀念在現代職業教育的實踐中得到深化。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的建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有挑戰。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仁愛”,無論在現代職業教育的專業教育,還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均有深遠的啟示。
[1]馬榮陸.論儒家的仁愛思想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啟示[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11):103~105.
[2]胡峻.儒家教育思想對當代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3):11~13.
(作者單位: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