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輝 陳 瑤
盧梭人民主權思想主要內容研究
王玉輝 陳 瑤
盧梭人民主權思想強調公意是人民主權的基礎,人民主權具有不可轉讓、不可代表、不可分割、至高無上的屬性,實行人民立法的原則,法律是人民主權實現的保障,政府是主權者的執行者。
盧梭 人民主權
讓·雅克·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著名的思想家,第一次比較系統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主張實行直接民主,被稱為“現代民主制之父”。盧梭認為,人類在自然狀態的最初發展時期,人與人之間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人都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擁有自由和平等權力。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產生了私有制和社會分工,人與人之間不平等也就隨之產生,一部分人成為被奴役的對象。盧梭主張推翻專制的舊制度,建立以人民主權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使人真正實現自由和民主。
盧梭認為,公意就是社會成員通過簽訂契約把自己所有權力讓渡給共同體,形成共同體成員的公共意志或共同意志,全體成員的意志就是公意。由于人與人不平等的存在,一部分人的自由發展權力也受到踐踏,一部分人為了獲得翻身解放,便主張聯合起來,人與人之間訂立契約,每個人都自覺自愿將自身全部權利毫無保留地轉讓給整個集體,進而形成人類共同體。每個人都是共同體平等自由的一員,共同體為了維護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便制定了法律,需要共同體所有成員遵守。
盧梭把公意確立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個別意志、眾意、集團意志是有區別的。個別意志就是共同體成員個人的意志,其本性具有偏私的傾向,一般都是從私人利益出發,總是試圖享受更多公民的權利,卻不愿履行公民的義務,雖然有時可能會與公意相一致,但是這種一致具有偶然性難以持久。眾意就是共同體所有個人的意志,是個別意志的總和,從單個人的角度看仍具有偏私的傾向,當然眾意中包含公意。團體意志就是一部分人所組成的小集體的共同意志,團體意志對于小集團的成員來說是公意,而對于共同體公意來說,它仍是某些個別意志的總和,屬于個別意志。
公意是盧梭哲學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其特征主要表現在:公意具有普遍性,公意是共同體成員的共同意志,其來自于所有人,又適用于所有人;公意具有公正性,共同體的共同意志是指向共同體所有人的生存和幸福,不可能損害它自己的全體成員的,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也不可能損害任何個別的成員;公意具有穩定性,公意的正式表達是通過法律形式得以實現的,法律一旦制定出來,就具有穩定性,需要其所有成員長期遵守;公意具有強制性,對拒絕服從公意的人給以制裁,強迫其服從,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
主權不可轉讓。盧梭所主張的社會契約是共同體的所有成員都參加訂約,都成為訂約的主體,每個人都無條件的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所有權力進行轉讓,每個人都成為共同體的一部分,共同體就成為一個最大集體,主權必須由人民掌握,主權不能轉讓給個人。因為個人的利益取向是偏私的,盡管有時公意和私意會達到一致,但具有偶然性。如果把主權轉讓給某個人,就可能由于私意的存在而損害人民的公共意志,人民淪落到被奴役的狀態。
主權不可代表。由于主權不可轉讓,也就自然得出主權是不可代表的結論。主權本質是由共同體的公意所構成的,主權者是共同體所有結合者通過簽訂社會契約而產生的“集體的生命”,具有整體性,主權是不可代表的,主權者只能自己代表自己,沒有必要找一個享有主權的統治者。盧梭反對洛克等人提出的資產階級代議民主制,主張直接民主,認為議員不可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公共利益,議員只是人民的辦事員,只能在人民所確認的法律范圍內行事。盧梭認為行政權力可以而且應該被代表,行政是實現人民主權的途徑,只是按照人民的公意所產生的法律辦事,不會侵犯人民主權。
主權不可分割。盧梭認為主權是共同體成員的共同意志,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公意是主權行為,立法權是一個共同體的主權,形成的法律所有成員都必須遵守,行政權只是執行公意的行為,是主權的派生物,不是主權的本質。
主權至高無上。人民主權建立的基礎是共同體全體成員的公意,公意是客觀的、穩固的、不可摧毀的,是至高無上的,共同體每個成員的所有權利都被置于公意的直接指導之下,都必須符合公意的要求,如果有誰拒不服從公意,就會受到制裁,強迫其服從,主權就是在公意的直接指導下支配約束共同體所有成員的絕對權力,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人都不能踐踏和動搖它的根基。
立法權屬于全體人民。盧梭把共同體全體成員依據公意做出的帶有普遍性的規定,稱之為法律。盧梭強調立法權屬于全體人民,立法權非常重要,立法權是主權的一部分。但法律的制定又不能通過全體人民沒有勾結的討論而實現,共同體的立法權重于行政權,立法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盧梭認為法律的制定者既不是共同體全體人民,也不是成員中的某個人,法律的制定者應該來自于外邦。盧梭認為能夠為人類立法的,應具有神明又充滿智慧的年長立法者,具有洞察人類的情感,通曉古今,關心人類的幸福,提高人的素質的才能,應該是非凡的人物。這樣神明非凡的人物在本民族內部找不到,必須到與本民族無利害關系的外族去尋找。盧梭認為,作為公意的法律是由神明非凡的立法者制定的,但立法者所編訂的法律仍然需要交給全體人民直接投票表決,獲得共同體人民的同意才能成為法律,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當然,盧梭虛構的外族神明非凡的立法者,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盧梭強調共同體全體成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須服從法律,任何人都沒有特權,這對封建等級制度和特權濫用是沉重打擊,得到受壓迫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法律是人民主權實現的保障。法律是公意的體現,法律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實現人的自由和平等,更好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全體人民最大的幸福。盧梭認為,法律是保障社會公約得以運作和表達人民意志的手段,社會公約使政治共同體得以存在并有了生命。法律是政治共同體存在發展的動力,如果沒有法律,國家也就缺少了靈魂,也就不能實現有秩序運轉。國家需要按照公意制定良法,法律直接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人們都了解法律,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對不履行法律規定義務的人給以強制,對侵犯他人權利的人給以制裁。
盧梭認為,公意來源于共同體全體人民,全體人民擁有國家主權,成為主權者,對國家的管理不可能什么都通過全體人民討論爭論決定,需要成立政府部門來管理國家,需要選出官吏來行使行政權力,政府的權力最終都來源于人民,人民是公權力的來源,人民是公權力的的真正所有者,人民是國家社會真正的主人,政府是主權者的執行者,這也從根源上對政府進行了限制。政府的權力是人民依法賦予的,政府必須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政府必須堅持服務于人民,人民的地位永遠高于政府,政府的權力是在人民主權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政府必須服務于人民,保護人民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政府與人民之間永遠是政府隨時準備為人民做出犧牲奉獻。如果政府出現暴政或不能勝任人民的需要,人民可以隨時推翻變更政府,收回政府的權力。盧梭也強調政府權力具有相對獨立性,是國家的管理者,政府按照主權者賦予的權力行事,政府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共同體的成員需要服從,只有這樣政府才能更好行使權力。
盧梭認為,主權與政府之間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主權是國家的精神意志,具有最高的地位,決定著政府的行動方向,行政權是執行主權的行動力量。盧梭把主權與政府進行嚴格區分,非常強調主權的重要性,把主權比作人的心臟,認為主權是第一位的是本原,政府是在主權基礎上派生的。人民主權代表的是共同體的共同意志,政府是主權的執行者,需要按照公意的精神進行活動,政府不能脫離公意而絕對獨立存在。
盧梭認為,公意是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準則,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共同體成員按照固定時間舉行集會討論表決一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來選舉和監督政府,賦予政府官員一定的工作職務,但不是什么特權,只是一種工作職責。
盧梭將政府分為民主制、貴族制、君主制、混合制等形式。民主制政府就是共同體的行政權力由全體人民或多數人民來行使,大多數公民或多數人共同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實行民主制政府的國家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國家的規模比較小,人與人之間都相互了解,人民容易集會,民風淳樸,人的地位和財產高度平等,人都比較節儉。真正的民主制政府是人的一種理想追求,現實不會存在。
貴族制政府就是主權者只把行政權委托給極少數人來行使,貴族制有三種形式,自然的、選舉的和世襲的。盧梭認為,選舉的貴族制形式是最好的,具有很多優點:官員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可以選拔優秀的行政官,能夠把一些正直、明智、有經驗的人選拔出來,相對于民主制政府形式,貴族制政府更便于集會,決策效率高,貴族制政府比較適合于不大不小的中等國家實行。
君主制政府就是主權者把政府權力委托于單獨一個人來掌管的政府形式,其他所有人只能從這個人手里取得權利。合法的君主制中君主的權力來自于主權者,并遵照公意的法律來實施,這是一種共和制政府形式。君主制政府比較適合于人口多面積大的國家。
混合制政府就是不采取單一制的政府形式,盧梭認為沒有一種政府形式是絕對好的,任何一種政府形式都具有局限性,某一種政府形式在某一時期某一地域也許是最好的,但在另一時期另一地域可能是最壞的。在一定時期對于某一個國家來講,只能有一種可能認為比較好的政體,當國情發生變化時,其政府形式也要跟著改變。
盧梭追求的理想政府形式是民主共和制,把民主制和共和制的優點長處都發揮出來。
總之,盧梭人民主權思想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其思想內容有眾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其思想直接影響了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對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美國反殖民統治戰爭的發生都產生一定影響,對我國近代民主政治發展也產生一定影響。
[1]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2]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李常山,譯.商務印書館,1982.
[3]張恒山.盧梭與《社會契約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陳炳輝.盧梭民主思想新論[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9(5):20~27.
[5]林壯青.盧梭思想的矛盾性與統一性[J].河西學院學報,2010,26(4):43~47.
[6]潘云華.論盧梭人民主權理論的邏輯困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9):45~50.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玉輝(1965-),男,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外國哲學;陳瑤(1995-),女,碩士研究生,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外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