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視角下本科院校商科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
王春梅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也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根本出路,實現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離不開教師隊伍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支持,尤其是作為本科院校的商科類專業,直接與經濟社會發展接軌,擔負著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因此,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背景下商科類院校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更廣闊的人力資源。
創新創業 商科 雙師型 培養策略
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各高校要明確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明確提出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創業服務水平; 2016年4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全面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6]13號),指出要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加強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面向全體教師的全員培訓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企業行業培訓,完善高校教師培訓體系。可見,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背景下,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雙師型”教師培養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受傳統思想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尤其是商科類專業,緊緊與社會經濟發展接軌,純粹的理論教學已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未落到實處,針對商科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氛圍還未形成。
針對教師的培養,高校往往采取統一的崗前培訓、學術講座等活動,未根據專業性質、專業特點設置不同的培養目標,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未進行深入的挖掘,對“雙師型”教師如何培養的目標不明確。
目前商科類專業教師針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僅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渠道不暢通,激勵措施不完善,而且缺少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導致整個培養體系的不健全。
目前高校對教師培養培訓的經費投入有限,專業技能實踐環境受限,無法保障教師的培養培訓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學校的商科類專業,學校為加強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力度,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入職、培養、職稱晉升等方面出臺一些列的政策措施,加強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擴寬教師的培養渠道,形成良好的培養氛圍。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背景下,商科類專業教師自身面臨著巨大的職業挑戰。教師應借助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契機,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加強自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
本科院校商科類專業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夠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的優勢,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就專業發展、技能提高、教學實踐等方面達成共識。及時調整教師培養的工作方案、完善培養體系,逐步實現校企共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常態化、制度化,全面提升“雙師型”教師的素質。
首先,政府應制定加強商科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的相關政策,對商科類專業教師的入職標準、培養培訓、職稱晉升做出明確的規定,并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其次,政府、學校應加大商科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資金投入,對教師的培養培訓設置專項經費,調動教師培養培訓的工作積極性。最后,政府出臺關于校企合作的相關措施,借助企業這一平臺,擴寬教師進修發展的空間。通過教師在企業的實踐鍛煉,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還可以為企業提供理論和技術創新服務,達到雙贏的效果。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2015年5月13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Z].
[2]趙鋒,楊世信.“雙師型”商科教師培養目標模型及評價體系探析[J].高教論壇,2015(6).
[3]彭紅科.校企共建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11).
山東協和學院)
本文系全國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項目編號:SKJYKT-1790。
王春梅(1982-),女,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山東協和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