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軍龍
淺談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愛國教育
付軍龍
國恥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國恥教育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大計。國恥教育包括知恥教育,即了解國恥史實教育;雪恥教育,即振興國家、雪洗國恥教育。國恥教育應通過有效的教學、開展國恥紀念活動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國恥意識,從而為開展國恥意識教育專題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國恥意識 國恥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靈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國榮意識教育和國恥意識教育兩個方面。《愛國主義教育辭典》中“國恥”一詞被解釋為:一般指某個國家(或民族)因外來侵略或掠奪所蒙受的恥辱[1]。2011年9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向領導干部強調:“學習歷史,要注重學習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深入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經歷的刻骨銘心磨難、我們偉大祖國進行的感天動地奮斗、我們偉大人民創造的彪炳史冊偉業”[2]。將“深入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經歷的刻骨銘心磨難”放在學習的第一位,正說明習近平同志對學習近代以來國恥重要性的高度重視和強調,這既是對領導干部的明確要求,也是對全體高校的期望,同時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方向。
“羞恥就是一種內向的憤怒。如果整個國家真正感到羞恥,它就會像一只蜷伏下來的獅子,準備向前撲去”[3]。國家越強盛,越要有危機意識,何況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還遠不能說強大,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方面,還有很多人民群眾的生活處在溫飽邊緣。更迫切的危險是,國際上對中國心懷叵測的敵對勢力時刻不忘搞亂中國、分裂中國、侵占中國,西方敵對勢力與國內外“三股勢力”相勾結,試圖造成中國內亂,阻礙中國發展;曾經的侵華罪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一直尋求東山再起,日本政府對日本侵華史實從未公開正式承認和道歉;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占據我國南海島礁。國內外的嚴峻現狀不允許我們貪圖享樂,只有銘記思想政治教育、居安思危,繼續勵精圖治、艱苦奮斗,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課堂教學過程的貫徹
第一,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國恥史實,培養國恥意識,但不能采取填鴨式的灌輸。例如在講《鴉片戰爭》一課時,要突出教材的重點,講述鴉片戰爭爆發前國內國際的形勢,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最后得出結論: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從此進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接著講述《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危害,對條約的四點要一一詳細分析,讓學生徹底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讓學生在情感上認識到《南京條約》的簽訂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司法權,讓學生認識到這對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來說是奇恥大辱。自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以后西方列強侵略中國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第二,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強化國恥意識。例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時播放歌曲《火燒圓明園》;學習抗日戰爭時播放《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等視頻資料。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運用音像材料有助于學生理解當時的情境,感染力較強,對國恥意識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第三,開展課堂互動活動。例如,讓學生現場模擬在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是如何勾結、操縱,拒絕中國合理要求的,五四愛國運動是如何爆發的,通過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國恥意識、強國意識。
(二) 組織課余活動
國恥教育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應該通過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等多種渠道進行,以豐富形式、強化引導。學校可以在校內組織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如利用重大紀念日組織主題班會,校園演講活動,文藝活動,參觀活動,征文活動,讀書活動等等。
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以及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和推動下,每年“一二·一三”、“九·一八”、“七·七”等國恥日,各地都會組織各種大規模的紀念活動,如每年12月13日南京舉行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全民哀悼儀式;每年9月18日各地鳴笛活動等。這些紀念活動如果以不同的形式在校園開展,恰好可以與校園的相關活動有效結合,提高學校國恥教育的效果。每年清明節,很多學校都會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這也是進行國恥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進行祭掃英烈等活動時,要著重引導青年學習英烈們為國家、民族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在一些重要的國難日,各地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都會開展紀念活動,其中一些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作為國恥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保持國恥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
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國恥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而變化。因此,必須在堅持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前提下,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國恥教育的內容,注意運用網絡等新的思想陣地,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關照高校的實際需要,讓學生樂于接受國恥教育內容。各學校要注意利用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國恥教育。如在北京的學校可以開展組織參觀圓明園遺址、盧溝橋抗日戰場等;在沈陽的則可以利用北大營遺址等,開展紀念“九·一八”事變活動,等等。
[1]鐘敬文.愛國主義教育辭典[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1(08).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學點歷史[N].人民日報,2011(9):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0
(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