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民
探究聲樂演唱時的心理反應意識
李鐵民
聲樂演唱表演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心理活動過程。歌唱者在演唱表演時心理反應、心理活動、心理思想意識調整的正確與否,都直接影響到歌者的演唱與表演的效果。本文通過對歌唱時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心理活動反應在生理上的反射原理,以及在聲樂學習中怎樣去建立正確的心理意識等方面的論述,力圖來說明歌唱的心理反應在聲樂演唱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
聲樂演唱 心理反應 意識 特異投性射系統 非特異性投射系統
歌唱的心理反應是人在唱歌時一種內在的意識形態,是一種有目的的心理活動過程,是肌肉與意志、生理與心理的協調運動。歌唱者的聲音、演唱狀態、氣息運用、情感處理等方面至始至終都被歌唱者的心里意識狀態的變化所影響。
人們在進行歌曲演唱和發聲訓練時,是通過人體的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心理反應來進行歌唱的。我們人體的全身分布著復雜的神經系統,它們像細絲一樣遍布全身的各個器官和組織,構成一個系統的聯絡網。在歌唱活動的各個環節,各種技能與技巧的應用中,都是通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將指令傳達到周圍神經系統來完成各個演唱任務,人的大腦之所以能對歌唱者心理的反映變化意識產生感知,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中特異投性射系統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兩種傳入系統機能配合的結果。
所謂特異性投射系統就是從特定的感覺器官開始,投射到大腦皮層特定感覺區,有點對點的投射關系,能產生特定的感覺,并激發大腦皮層發出傳出沖動,產生特定感覺;如視覺,聽覺,身體感覺等等。在歌唱時,歌者對聆聽自己演唱聲音所產生的心理聽覺反應,在歌曲不同樂段各種情感表達的心理活動反應等都是通過特異性投射系統來傳入到人的大腦中,反之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將人的活動意識同樣通過特異投射系統來支配人的感知和行為活動。
非特異性投射系統則是向大腦皮層廣泛區域投射,無點對點的關系,其功能主要是維持或改變皮層的興奮狀態,維持機體處于醒覺狀態,不產生特定的感覺。它的最大功能是維持與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具有上行激進的作用。在聲樂演唱表演時,歌唱狀態就是要時時刻刻以保持激動興奮的精神狀態為前提,歌唱表演發揮的怎么樣,都是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息息相關,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作用就是提高歌者大腦皮層的興奮性,維持演唱者唱歌時覺醒的、積極的狀態。
特異投性射系統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雖然各有著不同的作用,但在演唱表演中,二者又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只有將兩者調配適度,調動其各自的作用,相互促進,才能更加淋漓盡致表達歌唱的情感,發揮好對各音域聲音的控制,才能保證很好的完成演唱一首聲樂作品。
(一)教師示范性演唱,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樹立正確的聲音心理反應概念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示范對學生聲樂技巧的掌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的講解或發聲示范使學生將神經沖動傳入大腦皮層一定區域,引起各種感覺,形成一定的心里印象;另一方面這些感覺有分出側支,經干網狀結構的非特異性傳入系統,把沖動傳導到大腦皮層的廣大區域,提高興奮性,保持覺醒的警覺狀態,使歌唱順利進行。
(二)用對比、調動、設想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正確的歌唱心理狀態
在聲樂學習中,有時自己在演唱時聲音的位置不到位,歌者在初學時本身可能感受不到,或感覺到的不是很明顯,教師就會一遍遍不厭其煩的示范演唱,先在學生的頭腦中樹立正確聲音位置意識概念,讓教師正確的聲音在學生心里產生反應,學生自己在歌唱時一邊思考一邊體會老師的范唱,向老師示范的聲音"靠攏”,尤其教師還會模仿一些學生錯誤的發聲,讓學生站在聽者角度將正確的聲音和錯誤的聲音進行對比,分析兩種聲音不同,加深學生對正確聲音的心理意識印象。作用在于,一方面讓學生在心理上對兩種聲音有所對比,使學生在心理意識層面上記住兩種區別和差異;另一方面是調動學生心理活動意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通過非特異性投射系統調動學生演唱的最佳狀態。
(三)掌握適度原則,調整歌唱心理意識,理性的進行歌曲演唱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的身體或思想意識上“動”起來,此時特異投性射系統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開始發揮它的重要作用,它對調整演唱者各部器官肌肉的伸縮與放松有著直接的影響,演唱時肌肉緊張與放松的狀態要處于恰到好處的程度,過于拘謹和放松都不可以,要心中把握一個“度”,緊與松要恰到好處。歌唱過程中過分的緊張會使得喉頭僵硬,氣息不暢,嚴重的用嗓過度。但一味的松弛,也會使整個聲音沒有張力,歌唱位置也會出現問題。所以調整好歌唱時心理的意識形態和反應,對于演唱時身體放松,聲音自如,氣流通暢等都有著重大的幫助作用,這是學習聲樂演唱獲得正確發聲方法的關鍵。
總之,在聲樂學習和演唱表演過程中,歌唱者要對自身的心理意識狀態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有用科學的、理性的、辯證的思維來調整和規范心理反應意識活動,才能更好的、完整的表達聲樂演唱所要表達的聲樂、情感和內涵。
[1]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江漢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