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晴晴
基于建構主義對健美操三層次教學內容的初探
薛晴晴
為適應社會發展及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強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進程,豐富體教專業健美操教學相關理論;筆者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藍本,嘗試性提出健美操實踐課程中“三層次教學”這一概念,并進行理論構建上的初探與分析,使之成為科學、可行、實用的理論。望能給健美操教學改革提供些許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 健美操 三層次教學
健美操是教育部大力推廣的學校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目前,健美操課程主要由理論教學內容、技術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三大部分組成。理論和技術教學內容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而實踐教學無論是教學內容、實施手段和評價指標還未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實際調查不難發現,不管是體育類專業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健美操課程的開設沒有統一的相關教材。教學各成一家,內容涉及廣泛。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內容上注重“數量”(健身房課程、大眾健身等等)的累積,但對物理支撐——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的發展與培養不強。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習對一流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建構主義的主要教學模式中,支架式教學模式較好的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因此,筆者立足實踐教學,從實踐教學內容出發,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藍本(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支架(老師的幫助)把管理調控學習的任務逐漸由老師轉移給學生,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引導教學,使學生掌握和內化那些能使其從事更高認識活動的技能,這種掌握和內化是與其年齡和知識水平相一致的[1]),嘗試性提出健美操實踐課程中“三層次教學”這一概念,并對其系統的教學內容進行理論構建上的初探與分析,望能給健美操教學改革提供些許理論依據。
為培養以“社會需求、學科體系、學生發展”為基本培養框架,以“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拓寬課程設置、強化人文素質”為基本依據,確立適應未來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和重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2],適應新世紀人才市場的需要,則需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共同組合完成。健美操實踐教學三層次教學主要由教學目標、系統化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可控化教學過程、科學化創新性實踐平臺構成。本文重點論述系統化教學內容。
(一)系統化教學內容的構建
1、層次一(三級)教學內容板塊
教學內容的設置必須符合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即專業性、綜合性。因此體教專業健美操專項課三層次教學中,在教學內容素材的優化選擇上,主要解決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解決健美操專選生柔韌、協調、力量等素質不高等問題,進行階梯式教學目標培養。不同層次由與之相對應的內容,各個教學板塊間相互獨立又彼此交叉,形成系統化的教學內容。即層次一(三級)教學內容板塊(1)三級地面組合素質練習、芭蕾基訓(2)基本體操、簡單技巧動作練習(3)三級難度動作訓練(4)健美操三級裁判與競賽(5)藝術感培養(樂感、舞感)。
2、層次二(二級)教學內容板塊
層次二(二級聯動教學)教學內容板塊:(1)二級把桿組合練習、芭蕾基訓、舞蹈基訓(2)基本體操、技巧動作、蹦床練習(3)二級難度動作訓練(4)二級裁判與競賽(5)藝術感培養(樂感、舞感、表現力、藝術欣賞);
3、層次三(高級層次教學)教學內容板塊
層次三(一級聯動教學)教學內容板塊:(1)拖把組合練習或三維空間組合練習(地面、把桿、拖把三個維度)、芭蕾基訓、舞蹈基訓(2)基本體操、技巧動作、蹦床練習(3)二級難度動作訓練(4)一級裁判與競賽(5)藝術感培養(樂感、舞感、表現力、藝術欣賞)。
(二)內容設計建議
以上內容選取,要明確“模式”中素材來源與作用:基本體操內容重點解決的問題是身體基本部位的規范與操化風格及身體素質與姿態控制;芭蕾形體訓練主要運用芭蕾訓練內容重點解決身體姿勢與姿態、腳尖意識與核心控制;專業形體訓練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根據健美操專業身體素質要求進行柔韌、協調、爆發力、節奏感專項訓練,訓練身體各部位的肌肉線條與建立肌肉感覺。總之,以芭蕾舞、現代舞中的基本體位、組合、技術、技能作形體部分教學,培養藝術享受,塑造形體氣質與形象、形成肌體的本體感覺,建立規范動作技術的姿勢、姿態意識,為更好地把握好健美操動作身體姿態控制、完美完成動作做準備,同時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以健美操芭蕾基訓、組合規范動作配上節奏鮮明的音樂,體驗節奏感和韻律感,培養熱情奔放的審美情趣,促進身體機能和技術的發展;提高身體素質。以課上領操來鍛煉學生自編操能力、音樂的選擇與剪輯能力、健美操繪圖能力及心理素質。
體教專業健美操以系統教學內容為核心的三層次教學體系還需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到考核內容及方法的共同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實踐的重要性,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健身指導能力及個人展示、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等,即真正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
[1]田振軍,吳宏江.論21世紀高等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向與定位[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06).
[2]馮維,趙斌.現代教育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薛晴晴(1991-),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研究生,成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