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越
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對策研究
鄧超越
大學生自主創業已然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業過程中,法律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在本文中,筆者就將針對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對策進行探討,希望為大學生未來的創業提供幫助。
互聯網 大學生 創業 法律風險 對策研究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當前,無論是國民的日常生活還是工作都與互聯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同時,互聯網也促使了各行各業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當前大學生創業已經成了一個十分普遍的情況,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提升也會我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更大的幫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的發展雖然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和挑戰。
(一)創業準備階段
在創業準備階段,大學生常見的法律風險包括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從事項目不合法、場地租賃合同違規、實體名稱違規以及組織機構形式不合適等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在創業準備階段,涉及到的工作主要包括了創意設計、產品設計、團隊建設、項目制定、場地租賃以及確定組織機構形式等事件。若是大學生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那么很容易會在這個階段面臨法律風險。
(二)實體登記階段
在實體登記階段主要會面臨的法律風險包括了股權分配不符合相關規定、沒有正規書面約定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起準備階段,實體登記階段是企業能夠正常運轉最關鍵階段。大學生如果沒有對組織機構登記注冊流程的詳細認知并且準備相關材料,那么很容易就會在這個階段出現問題,導致企業登記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
(三)企業運營階段
在企業運營階段,主要面臨的法律風險包括了稅務問題、員工社會保險問題、商務合同問題、經營資質取得問題、產品質量問題以及非法商業競爭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在于進入企業運營階段之后,管理者需要處理大量事物,比如說企業組織架構進一步的完善、企業員工管理工作、財會工作、合同管理工作以及產品質量保證等。當然,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當前很多大學生創業時,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不再是實質的物品,而是服務。然而,任何一種服務作為商品時依然需要保障其質量,這不僅是法律對于企業的要求,同時也是幫助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依據。
(一)政府支持
在當前的情況下,要想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幫助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更好的規避法律風險,那么首先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其次,就是組建相關公益法律援助團隊,向那些在創業或者經營過程中遇到法律問題的大學生伸出援手,幫助大學生解決有關的法律問題。
(二)高校教育
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高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在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高校的教育有著重大影響。因此,相關法律教育課程的開設,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同時也可以明確創業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除此之外,在高校中也可以搭建相關的實踐平臺,讓大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平臺進行模擬,幫助學生累積創業經驗,從而更好的面對未來實際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問題。最為關鍵的是,在高校教育中必須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為深厚的法律知識,同時也有著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經驗,這樣才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風險風范意識以及實踐能力。
(三)社會支持
在當前我國社會中,有著不同類型的法律服務機構為國民提供有關的法律服務。而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筆者認為也可以聯系相關的法律服務機構,讓他們能夠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指導,幫助大學生進行法律風險的防范工作。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高校主動與不同類型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聯系,可以在校內以及校外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并且通過這些主題活動讓大學生了解到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不同類型法律問題。比如說商標問題、知識產權問題、企業組織機構注冊問題以及創業相關的法律處理流程等。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也能夠讓大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法律支持,為大學生未來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這些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直接向大學生提供法律服務,幫助學生解決經營過程中的法律問題。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之一。當前,各式各樣新型的行業以及商業模式涌現出來,拓寬了商業的經營道路,也為大學生的創業展現了不同的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幫助學生規避法律風險,為大學生的創業保駕護航。
[1]王艷萍.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6(2):68~72.
[2]朱文勝,呂中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研究——以高校創業法律教育的完善為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2013(5):66~70.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學人文專項基金資助 ,項目編號:2016RW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