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斌 栗 恒 蔚燁浩
淺論太平天國失敗的文化因素
俞 斌 栗 恒 蔚燁浩
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最后一個大型的農民自發的起義運動。它的失敗與多種因素有關,本文主要闡述太平天國自身的文化,分析為何在文化層面上導致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 文化
中國近代發展史中,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外諸多專家學者所注重研究的課題之一,研究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可以更好的了解農民運動的成敗與得失。使得后人可以以史為鑒。明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太平天國初期政治思想是:
(1)反對滿洲貴族的民族壓迫,要求民族平等。認為天下“苦滿洲之禍久矣”,揭露滿洲貴族統治的種種罪惡,把清朝統治者稱為“清妖”,號召人民同心同德,推翻滿洲統治。“上為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首之苦,務期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2)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主張以絕對平均主義的方式,平分土地和社會生活資料,建立圣庫,取消商品流通,以圖達到所謂的——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消滅貧富差別的共有共享境界,實現每個人各個方面的平等。
然而,該政治思想僅僅實現了部分,所謂的“平均主義”不但沒有實現反而洪秀全自稱天父的二子,大肆分封同姓宗親為王。并且并沒有實現所謂的“有田同耕”和“概免租賦三年”的承諾。這對之前相信太平天國理念的部分貧農造成了無形的傷害。
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利用改造基督教把自己變成人神相通的偶像——“萬國獨一真主”,天父天兄的代言人。對建立以洪秀全為首的農民領袖的權威,加強統治集團的專治統治達成了便利。同時給太平天國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宣揚獨拜上帝,違背了當時人們傳統文化心理習慣,招致了嚴重后果:焚毀佛廟道觀的舉動挫傷了僧人,道士及下層勞苦大眾的感情;焚毀儒家及諸子百家典籍(查封孔孟“妖書”)也使得廣大知識分子和封建士大夫與太平軍勢不兩立;廢止祖先崇拜及祖廟則遭到各地士紳甚至所有階層的反對。
不但如此,若是僅僅維護自己獨有的理念也就罷了。到了中后期因為發現自己所宣傳的內容大多數人不買賬又開始更改說辭,尊奉起孔孟書籍,不可不謂是自打自臉。如一八六一年太平天國公開聲明,“天父前降有圣旨云:孔孟之書不必廢,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欽定士階條例》)
太平天國是通過反政府(清朝朝廷)以及反其他信仰(包括先祖崇拜以及儒學等)而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如果在建國初期就舍棄掉宗教因素,或者抑制宗教因素的話可以讓這個政權變得更加長久。如果當時洪秀全能夠及時的舍棄宗教,或者將宗教置于執政權之下那就避免了大量的政治事件發生。
19世紀40年代,中國社會動蕩,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洪秀全等人通過同西方傳教士的接觸,創立了拜上帝教。他們試圖用上帝教來鼎新中國當時久已沉悶、壓抑的社會思想,并且也為太平天國的建立和發展準備條件。他們將基督教教義中的“上帝”引人中國,并借用上帝來“斬邪留正”,破除偶像崇拜,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國傳統文化。
洪秀全于1843年在蓮花塘私塾砸了孔子牌位,1848年又在《太平天日》一書中編造了一個上帝鞭撻孔子的神話故事。金田起義后,隨著太平天國前期對敵斗爭的不斷勝利,洪秀全等人對傳統的倫理道德采取了更為激烈的批判態度。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國領導者又系統翻譯了《舊遺詔圣書》(《舊約》(和《新遺詔圣書》(《新約》(,在太平天國統治區內進行廣泛宣傳,建立了基督教式的禮拜堂,進行懺悔和祈禱。他們以“十款天條”直接作為軍事紀律,并將戰爭的勝敗直接歸功于上帝的意向。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仍然堅持“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統”,“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酥圣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
從前文我們不難發現洪秀全等太平天國起義首領并未將宗教作為一個工具來使用,而逐漸接受到了后面甚至相信了自己編織的謊言,真是可悲可嘆!
而且初期的太平軍那種“寢食必俱,情同骨肉”,“敝衣草履、徒步相從”的相互平等關系都被拋棄入主天京之后,洪秀全大肆封王,設立后宮,修建各處行宮王府。例如:天王府“雕琢精巧、金碧輝煌,……五爭繽紛、侈麗無匹”;修東王府時“盡毀附近民屋……窮極工巧,聘心悅目”;忠王府“瓊樓玉宇,幽欄洞房,真若神仙窟宅?!边@樣日益封建化,官僚化,的天國嚴重動搖了廣大平軍將士和農民群眾對天堂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給太平天國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危機。
從前文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天平天國的基礎思想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吸收了基督教的思想但是他們并未完全背離小農思想。
不但如此,太平軍另設“女館”將女子集中與固定地點使得骨肉分離,夫妻難以相見,到了后期因為抗議聲浪過大才將大部分女子放還,但是部分非本地女子或者洗腦過深者無處可去,最后竟然演變成了軍妓!不得不說這是一項惡政!
[1]鐘文典.太平天國開國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2]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
俞斌(1991-),男,江西上饒人,管理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