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冰
語用原則的應用與劇本人物性格關系的分析
——以《晚安,媽媽》為例分析
薛 冰
《晚安,媽媽》這部劇講述了女孩Jessie Cates在一個普通的夜晚突然告訴她的母親,她決定要在當晚自殺,母親只好在黑夜來臨之前,用盡一切辦法說服女兒繼續活下去。卻在最后Jessie還是自殺了,但透過母女二人深入的溝通對話,她們在晚上表露了雙方真實的感覺,兩人對彼此都有了新的認識。本文運用語言學中的合作原則,禮貌原則,話輪轉換等語用學原則,通過分析Jessie母女倆的對話,呈現出兩人的性格和關系,為此部劇的分析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晚安,媽媽》 合作原則 禮貌原則
戲劇多用對話來體現人物關系和故事的發展。而語用原則最主要的分析就是對雙邊或者多邊的的話語的闡釋。故而,用語用原則來分析戲劇腳本是一種新的闡釋角度,能夠更加清晰得揭示人物性格及其關系。
話語分析師由美國語言學家哈里斯最早提出的,是對話語結構和功能的分析。而言語交際是一種雙邊的或多邊的言語行為,為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語言應用者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這就是語用原則。包括美國哲學家格賴斯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則”以及利奇等人提出的“禮貌原則”。合作原則在記述會話隱義時所提出的會話雙方應互相合作,使得對話得以進行而須遵循的原則。合作原則主要包括“數量原則”(maxim of quantity)、“質量原則”(maxim of quality)、“相關準則”(maxim of relation)以及“方式原則”(maxim of manner)。禮貌原則是指利奇認為人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應該具有基本的禮貌。在會話的過程中不應該一個人說的太多,應該對講話人的話語做出相應的反應。在整個會話過程中,每個話語者對對話的長短和方式都呈現出了話語者的性格和表達意圖。為讀者在體會劇本深意時,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證據。
《晚安,媽媽》是瑪莎?諾曼的一部著名的戲劇。瑪莎?諾曼是美國著名的劇作家、編劇、小說家。其作品《晚安,媽媽》于1983年獲得普利策戲劇獎。《晚安,媽媽》是美國戲劇中不可多見的哲理性劇作。這是一個發生在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女主人公杰西在過去的一年里靠藥物治療間歇性癲癇病,逐步擺脫了困擾她思維能力的夢魘,讓她能夠重新理智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軌跡,她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兒子又淪為少年犯,當她思維開始正常時,發現自己又開始面臨記憶力的衰退和脫發困擾。她明白自己的疾病曾一度使生命顯得如此脆弱和無奈,而且是毫無尊嚴。杰西不愿意依賴于藥物或者滿足于在食物中生存茍且偷生,她終于下決心用父親遺留下來的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晚安,媽媽”將是一個終結者的信號,但晚餐前后母女之間經歷了一次愛的升華,母親用了整整一夜來說服女兒珍惜生命。母女倆經歷著一場生存還是放棄的命運之爭。
隨著故事的發展,以及母女兩人對話的開展,可以看出母女兩人的性格。母親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劇本中有一個細節,母親問Jessie,她的熱可可里需要放幾顆果汁軟糖,Jessie 回答說,一顆。但是母親還是自作主張的放進去了三顆。這一對話,母親是違反了合作原則。致使兩人的對話終止。母親對合作原則的違反,顯示出來她長久以來,對女兒生活的控制以及對女兒自身意志的忽視。劇本在開頭段,對母親的講話方式有一定的描述: But she speaks quickly and enjoys talking. She believes that things are what she says they are. 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母親的言語方式確實是不落人后,講話方式違反了語用原則。這對母親性格的揭露更加的令人信服。
女兒Jessie的性格在其與母親的對話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以下截取劇本中片段來分析。
MAMA:You haven’t forgot what night it is, have you ? They’re all chipped, see? I’ve been waiting all week, Jess. It’s Saturday night, sugar.
JESSIE: I know, I got it on the schedule.
MAMA: You want me to wash ‘em now or are you making your mess first? We’re out of these. Did I say that already?
JESSIE: There’s more coming tomorrow. I ordered you a whole case.
MAMA: A whole case will go stale, Jessie.
通過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女兒Jessie對母親有求必應,有問有答。她對母親很是順從,女兒是一個性格溫順,特別服從的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Jessie在自殺前一直很平靜。她沒有任何的歇斯底里,有的只是平靜和鎮定。她也在有條不紊地安排好了她死后母親的所有生活。她的話語始終遵從合作原則,顯示了她已經沒有任何想要反抗母親和生活的想法。她對自己所處的困境已經徹底的死心與絕望,決定自殺了。
語用原則的運用對劇本對話的分析更加的全面,也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語用原則能夠透過對話現象,看到人物本質。這篇文章,通過對《晚安,媽媽》的人物的合作原則的分析,讓讀者以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到了劇本的人物關系。
[1]Brown, Linda Ginter. Marsha Norman: a Casebook [A]. NY: Garlanding Publishing, INC, 1996.
[2]Brenda Murphy.美國女劇作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陳向普.用伊里加蕾的女性理論解讀《晚安,媽媽》中的母女[J].北方文學旬刊,2013(12(.
[4]吳思軍.語用原則在戲劇文體分析中的應用[J].棗莊學院學報,2004,21(6(.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