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玲玲
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個體差異和文化因素分析
鮑玲玲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由于個體差異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得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生普遍反映英語學習時處于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非常實際性,英語普遍作為一種工作和生活的應用性工具。因此,本文就個體差異及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為分析導向,探究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
非英語專業 英語學習策略 個體差異 文化因素
(一)學習動機
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目的是比較實際性的,他們大多數將英語作為一種工作和生活的工具,學習英語只為獲得等級證書以期滿足選擇職業的門檻實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創造良好條件。這種具有強烈目的性的英語學習的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等級的考試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成功的滿足感。但這種學習具有片面性,且一旦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生較容易放棄英語學習。
(二)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的學習,學習興趣是區別于專業導向工作需求的另一個達到高效率學習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程度的不同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興趣調查,學生普遍存在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度不高的現象,因此,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英語水平
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注重英語的學習,因此對大學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在大學英語學習時能夠很快的進入英語學習,但非英語專業存在很多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可能會存在在大學階段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而努力學習,但英語學習的成效很不理想,進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減弱,也會導致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學習方法
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氛圍較于中學階段是一種比較寬松自由的狀態,在大學期間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身的約束來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渠道也比較多樣化,在大學期間學生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但相對與中學而言英語課程的課時安排會比較少,因此,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很多學生在大學期間由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對大學英語學習感到茫然,無從下手,從而導致英語的學習效果較差,很多學生因此在大學期間過分放松自己不去找尋適合自身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甚至放棄大學英語的學習。
通常情況下,我們國內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主要以單純的英語單詞背寫以及英語語法的學習,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習英語主要目的是通過國家四六級英語考試以應付相關職業應聘門檻的需求,很多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的側重點選擇錯誤,誤以為只要通過四六級英語職業等級考試就完成了大學的英語學習任務。大學非英語專業所安排的英語課程教師也只類似于中學階段單純的進行英語知識灌輸,沒能使得英語教學課程的語音特點以及文化背景相結合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譯全面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只是為了學生應付英語的相關考試而不能引導學生去體會英語的語言特點,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
西方文化語言的課程學習側重于對其本土文化的學習。我們經常會遇到傳統的英語學習在西方因文化習俗的差別而鬧出不少的笑話和矛盾。例如,我們剛開始學習英語時,英語課本內容的短文中經常出現一句“How are you?”它是一句開篇問好的語句,但是在西方實際生活中,你如果在路上突然和不認識的外國友人問“How are you?”,外國友人會被你驚到,不是因為你的動作太奇怪,或者是太熱情,只因你單純的說的這句話只用于特定的語言環境。“How are you?”在西方常用于一般和熟悉的人打招呼或者遇到特殊的災禍的情境下,言下之意是你需要幫助嗎?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在回答的時候,我們中小學的英語課本以及教師教學中會指定我們以典型的交流進行課本內容背誦。
“How are you?”“I’m fi ne,thank you.”
但在西方實際生活中遇到,你若回答“I’m fi ne,thank you.”就鬧出笑話,鬧出誤會了。這種回答會使外國人覺得你是在敷衍他。
曾經看到這么一個例子,一個中國同胞在外國發生了車禍,他身上多處受傷,警察問他“How are you ?”,他慣性的回答“I’m fi ne,thank you.”這就是一場笑話。
這是傳統的中國教育模式-英語語言模式化學習,這種學習使得學生變得固步自封,忽略了西方語言的情境化的正常交流。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習中,了解西方的語言文化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礎,我們要充分了解東西方文化價值與觀念的區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語言交流的特色,從而學好英語使其成為我們日常工作和交流的工具。
綜上所述,個體差異和文化因素是影響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制定不同的學習策略,才能使得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的學習得到良好成效。在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程教學中我們還需要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的英語學習的目的性,對其專業用語在西方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進行西方文化研究,避免出現不同情境中的交流錯誤。
[1]岳瑜,鄭軍.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中的個體差異和文化因素[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11(:61~62.
[2]鄭自利.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和自我效能感相關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作者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鮑玲玲(1981-),女,漢族,重慶人,碩士,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學、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