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瑜
大數據時代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互動性研究
——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陳 瑜
大數據是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在分析高職公共英語互動性現狀的情況下,將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公共英語為例,通過教師,學生,學校三個方面來探討怎樣在大數據發展的背景下,更好地實現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大數據 高職公共英語 互動性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提出了大數據具有5V的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而大數據的發展和云計算又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借助于云計算的平臺,大數據的發展才有了意義。我國在2015年開始重視大數據的應用。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擬在未來5到10年作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關鍵時間段。以前只有重要的數據才被記錄分析,現在過去無法收集與分析的數據都被新的技術手段賦予了可能性。教育領域的發展也能利用大數據。相比較小學,中學以及高中的英語教育而言,高職公共英語的教育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影響更為明顯。有人甚至提出,大學已經不用開設英語面授課程,直接讓學生在網上,比如慕課學習平臺上學習,通過線上的考試,獲得證書就可以了。當然這種說法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實際上,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要利用大數據的優勢,讓我們的教學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好的服務于學生。
2011年世界大學城平臺在我校登陸使用。全校的師生都擁有了自己的大學城賬號。老師通過這個平臺把課程相關的資源全部上傳共學生課后查看和學習。之后平臺開發了作業系統,學生可以在網上提交作業。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一目了然。而大學城的教研苑提供了一個師生互動的很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可以在里面發表討論主題,讓學生跟帖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通過發布活動,在規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2015年大數據飛速發展,對英語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微課,慕課,翻轉課程給我校的英語教學帶來了更大的變化。一學期的英語課有一半的時間是通過線上的慕課學習來實現的。
語言的教學一直強調互動。沒有互動就沒有良好的輸出。外語教學的互動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和發展中逐漸壯大起來的。現在受到了所有外語教學老師的認可。但是實際實施中卻是沒那么容易。在我校的英語教學中面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首先互動的前提是,教師要尊重并且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要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激勵他們,重視他們不同的想法。當然教師還必須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風格和個體差異。這樣才能實現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才能實現教學的互動性。良好的互動性來自于對學生的了解。但是我校的選課制度卻限制了這種了解的可能性。通過選課軟件,學生可以對所有教師的基本情況和開課時間,教學評價有所了解。再通過另外一個網絡平臺,世界大學城里面有教師非常詳細的教學資源和個人介紹以及學生的留言。另外往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是學生們可以參考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學生選不到自己喜歡熟悉的教師。一個方面是專業課的時間是先確定下來的。另外一個方面是一個同一個時間段,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放不同的可以選擇的老師。有的學生可以選擇該老師的課程,但是選課名單里卻查找不到。最后導致的就是每個學期,都是新同桌,新老師。對于教師而言,了解學生就更增加了難度。現在由于慕課的實行,學生只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教室接受教育,那么想要了解學生只能通過和學生線上的交流了。每個老師每學期有將近兩百多人,這樣線上的交流效率太低,不可能去了解所有的學生。
(二)學生方面
我校學生入學時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不錯,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高。因此他們對第一學期的英語課非常期待。但是選課制度的有限選擇和為了選擇日夜奮戰的經歷卻消耗了他們學習的熱情。當他們充滿期待的開始第一堂英語課之后,有些老師確實充滿利用了數據時代提供的便利,提供給了學生更多互動和展現的機會。并且通過多種多樣的網絡資源,給學生打開了一扇廣闊的學習英語的大門。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講的,面授課時的稀少,使得一學期的課程更顯得單薄,而剛建立起來的一些了解和磨合也隨著一學期的結束而消散了。另外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克制力不夠,學習的時候經常需要用到網絡,有些學習打開網絡,卻不是學習慕課上的內容,認真完成相關的練習和測試,做好筆記。也不是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而是觀看其他無關的視頻,無休止的聊天。
(三)硬件方面
要迎接大數據的到來,必須做好硬件方面的工作。雖然電腦越來越普及,但是我校擁有電腦的人還是不到一半,特別是大一的學生。另外我校智慧校園建設已經很多年了。學校的網絡得到了很多的改善,但是教室里基本上都是只能插上網線才能上網,在校園里還是無法無線上網。學校圖書館特意分出了兩個區,建立了計算機機房,給學生提供免費上網。但是這些機房也承擔著大量的教學任務,很多需要使用計算機的課程都在這里進行。另外周末有些考試也需要借用機房。這樣導致學生有興趣上網學習的時候卻沒有電腦可以使用。這種情況出現幾次,學生就很難再有動力去圖書館學習。
(一)合理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
大數據時代,教學資源確實豐富多彩。但是在90分中
兩節課的授課中,怎樣把如此多的資源,在分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使用卻是需要教師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的問題。相比傳統的紙質版教材授課而言,這樣的備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筆者在授課時為了增加授課的效率,更好的讓學生掌握授課的內容。提前通過班級建立的QQ群,發布任務主題讓學生報名準備,把準備好的材料發布到世界大學城教研苑。在上課之前,通過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再對上課的內容進行調整。并且根據本單元主題盡量尋找質量高的短視頻和相關拓展內容發布到大學城。這樣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互動教學。
(二)對學生信息化能力的培養
我校很多學生來自農村,在進入大學前,他們對電腦的接觸非常少。上網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同時大學的管理相對寬松,學生有很多自主的時間,而大學生的學習內容復雜,學習活動層次高,對網絡信息的需求高。所以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電腦和網絡知識的普及。只有這樣,他們才知道怎么通過慕課進行線上學習,如何在大學城發布筆記,文章和作業。如何搜索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源。另外一方面也要教會學生對網上的內容進行識別,分辨,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對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而言,信息化的能力尤為重要。課程的一半時間是在網上學習的,老師和學生的課后交流也是網上實現的。而對于聽說特別重要的語言學習而言,網絡上無數各種級別各種層級的英語資源應用盡有,都可以為學生所用。
(三)學校方面
探求合理的課時數和切實可行的選課制。有限的課時數不利于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有效互動的教學關系,不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怎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時數,制定有利于教與學的教學體系。另外在選課的時候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在可以選擇的時間模塊里能夠選到自己喜歡的老師,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帶了很大的影響。再多的多媒體教室也無法滿足我校2萬人的上網需求。高校需除了增加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外,對我校的網絡,特別全校無限網絡的覆蓋要加大建設力度。特別是普通教室網絡的覆蓋。我校有很多教室手機信號不好,用手機流量上網查看布置的任務都無法實現。另外圖書館需要開放更多的網絡資源,特別是知網,萬方等數據庫資源。
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遵守互動性原則。在很多教學中學生之間以及師生與網絡之間的互動性沒有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有所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趨勢。只有學校,教師,學生三者齊努力才能合理利用大數據,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網絡多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
[1]閩越.大數據時代MOOCS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影響[J].當代外語研究,2014,14(9):144~146.
[2]馬祖苑.大數據思維及其對開放教育數據挖掘的啟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10~14.
[3]李靜芝.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師角色轉換必然性的思考[J].速度旬刊,2015,24(3):68~69.
[4]崔慧.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嘗試和新思考[J].海外英語,2015(19):57~58.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