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菊
東盟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改革探析
龍 菊
《對外漢語教學法》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對學生的漢語教學能力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百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該課程的實施情況實際出發,發現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嘗試。
東盟背景 百色學院 《對外漢語教學法》 課程改革
在我國與東盟十國日益頻繁的交流合作背景下,培養適合東盟發展并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對外漢語教學法,才能在實踐和交流過程中將漢語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與傳播。“一個能夠勝任漢語教學的漢語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漢語語音、語法、詞匯、修辭、文字等基礎理論、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能,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1]《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的改革,除了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外,還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讓其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真正用到、用對、用好。
通過調查和訪談我們已經大致了解本課程在百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際教學過程的概況,針對發現的問題本文嘗試從以下角度提出改革建議。①
陸儉明教授提出,提高教學質量有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一,要有一支教師隊伍,并且是高素質的;第二,要有一套漢語教材,并且是高質量的;第三,要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并且是高效率的。”[2]針對教學方面存在著教學內容傾向理論化,實踐性不足;教學方法陳于傳統化,創新性不夠;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化,多元性不強等問題,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一)提升教師素質
提升教師素質,建設教師隊伍,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目前,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科班出身有漢語教學經驗的教師有7名,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無高級職稱,均為年輕教師。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相對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而“年輕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課程教授主要以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3]《對外漢語教學法》的授課教師主要是一兩位教師,這可能導致教師的上課方式單一,講課乏味無新意。對此,可在教師間加強教學交流,盡量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不斷探索和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協調《對外漢語教學法》和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教師還應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改革《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的授課方式,改由原來的講授為主轉變為參與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使學生不是簡單的接收、記住知識,而是能通過參與掌握知識和技能。如教師在分語音、詞匯、語法、漢字進行模塊教學時,可以在每模塊結束,新模塊教學開始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就每一模塊內容進行模擬實踐教學,上講臺試講,從而發現學生的不足,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學習,提高漢語課堂教學能力。
(二)選用合適教材
雖然目前兩本教材都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形成了比較成熟及系統的教學體系,但隨著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以及百色學院學生學習需求的不斷變化,為了更好的解決新的問題,要盡可能選用適合的任課教材,更新本課程的知識體系。教師在使用教材的時候應該著眼于學生的需求及泰國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對外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漢字、聽力、會話、閱讀及書面表達的各個方面技能進行側重教學。并增加例如游戲教學法之類的專題教學。在沿采用以往教材的同時,從新教材中分析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可以根據調查中學生所缺乏的能力、學生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來增加教學內容,彌補學生某些知識或能力的不足。
(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徐子亮在《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新議》中提到:“對外漢語教學法的課程考核應重點從認知活動和技能活動兩部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評定,并把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作為重點培養目標。”[4]目前《對外漢語教學法》的考核方式主要為上交教案設計和學生用所交教案錄制的教學視頻。這種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但是有些學生會因此不認真上課,認為只要期末能交上作業就可以了。可以考慮采取理論知識、實訓、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建立了完整的、具體的考核標準;考試形式上,理論考試與實踐考試結合,面試與筆試結合,任課教師自行命題與教考分離結合,教學教案與教學視頻相結合;并實現教育教學實習與畢業論文趨于實踐的一體化等。如學生在漢語教學實習過程中,優秀成功的教學案例可以作為畢業設計,而不是以往純粹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融教學設計、漢語課堂教學展示為一體,以立體直觀的形式呈現。
(四)調整教學內容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反映泰國的學生相對于我國學生來說,性格比較活躍。且課堂秩序無法維持,突發情況無法解決,理論知識無法運用于實際,所教泰國學生態度不積極,不配合教師教學,實習內容單調乏味等是學生在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因此可根據漢語國際教育職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以及學生可能的實習對象、實習地等具體實際情況,選取、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性工作任務。如在教學內容上選用符合泰國國情的的知識進行講解,細化分析泰國漢語學習者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方面有何特點,哪些知識是他們學習漢語可能遇到的難點。以及教授一些針對泰國中小學課堂管理、班級管理和編寫教材的內容。
(一)完善教學大綱
完善教學大綱建設,制定新的課程標準,以適應課程建設向“應用型”本科課程轉型的需要。充分考慮到東盟國家的漢語學習者語言面貌、母語背景等實際情況,制定契合東盟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大綱。并逐步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結合現代信息化教學,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及案例教學,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背景。做到網絡案例教學,在實施案例教學中發揮示范作用等。
(二)協調課程設置
百色學院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極具特色的專業,在培養學生對外漢語教學知識外,可以適當增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關于語文教學及教育學、教學法、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有關文秘方面的學科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優化課程設置。但是在豐富課程的同時也要把重點放在對外漢語專業課程上,滿足學生對多方面就業的需要。同時還應協調好與其他主干課程之間學時、開課學期等關系。
(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與中華才藝課程
目前百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技能的課程主要有如《毛筆書法》、《國畫繪畫基礎》、《中國民族體育》、《民族舞蹈表演》、《民間傳統手工藝制作》等。這些中華文化傳統和中華才藝課學生在進行漢語教學實踐時需要的技能,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這些課程與《對外漢語教學法》之間還需要進一步協調好。
目前這些課程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仍以偏向理論講授為主。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部分學生訪談可知,2013級學生上中華才藝課時,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述理論知識,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個別同學只好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其他才藝,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能夠真正的掌握中華傳統才藝。目前,中華才藝課的授課形式已有所轉變,《國畫繪畫基礎》、《民族舞蹈表演》等課程轉變為實踐課,學生需要跟著老師學習國畫及舞蹈,期末考核方式也變為上交一幅國畫及舞蹈作品。在學習中華才藝的同時,《對外漢語教學法》可以增加例如“如何把中華才藝運用到對外漢語課堂中”的教學模塊,幫助學生上好中華才藝課。在問卷調查中,許多學生提到希望能加大中華才藝課的課時。除此之外,適當的增加中華才藝課的種類也是學生所期待的,可以增加茶道、太極拳和一些較為易學的中國樂器課程,如葫蘆絲、笛子等。
(一)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1、利用合作,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的是漢語國際教育“2+1+1”的模式。2年,是在校內進行兩年的漢語言文學等本體專業知識學習;1年,指進行一年的第二外語及東南亞國家文化學習;還有一個1年是去國外進行漢語教學實踐活動。在東盟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到國外去進行漢語教學實踐,以提高自己對外漢語教學能力和外語運用能力。關于第二外語和國外漢語教學實踐,目前我校主要面向東盟國家,所開設的小語種主要為泰語、老撾語、越南語等與廣西、與百色地理位置較近的國家;學生派往實習地主要為泰國。百色學院對外漢語本科專業2011級的實習期為三個月,到了對外漢語本科專業2012級后,實習期改為10個月。通過調查,關于實習時間,在2013級、2014級已經出國實習的學生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實習期為6個月更好,其次是8個月。而2015級未出國實習的學生選擇6個月、8個月、10個月和一年實習期的人數相差卻不大。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反饋以及結合實際情況,配合泰國學期時間設置,將實習時間適當調整。例如將原先為期10個月國外漢語教學實踐活動調整為5個月校內實踐、5個月國外實習。其中校內實踐主要采取聽課、模擬教學實踐等形式,學習校內專業漢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
2、設留學生班級助理及“結對子”學習互助模式
目前,百色學院有來自柬埔寨、老撾、泰國、索馬里、贊比亞等國的留學生生源。可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選擇專業知識相對扎實、漢語教學能力強、溝通能力強且有國外漢語實習經歷的幾名學生擔任留學生班級的班級助理。留學生班級助理除了幫助留學生解決日常學習生活問題外,同時進行課后漢語課輔導。能進行每周兩次的漢語綜合課教學,一次課一兩名負責教學,一名主要負責講課,講解課本內容;一名主要負責輔導,輔導學生做練習。這樣即能有效教授留學生漢語知識,又能使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理解的問題得到較好輔導。同時學生在擔任留學生班級助理的同時,不僅可以學習外語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漢語教學能力,將在《對外漢語教學法》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真真正正地運用起來。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要求每一位漢語國際教育學生參與到對老撾及泰國留學生的漢語輔導課程中去,并把它當成期末考核的一種方式。先讓學生分成教學小組,一起學生備課,設計教案。學生在輔導實踐過程中,教師進行聽課并提出建議,學生再對本次輔導做出自我總結,找到自己和小組成員在實踐中的不足和優點,互相借鑒。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真正的運用教學法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熱情。
除了設置留學生班級助理外,鼓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帶留學生去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欣賞中國風景,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遇到的問題,還為他們進行學習輔導。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2013級為這種輔導學習的“結對子”模式安排了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教室,留學生認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更好的提升語言文化水平的機會。這種方式值得鼓勵,學院可盡量為學生提供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教室,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總之,設置留學生班級助理及“結對子”的模式可以讓留學生更快的適應在中國的留學生活,并且能夠達到提升留學生漢語水平,同時又增加了本專業實踐課程的課時數,可以讓中國學生訓練外語水平及對外漢語教育能力的雙贏效果。
(二)注重學生技能證書的考取
考取技能證書,在一定程度上是考核學生是否具有相應技能水平的憑證。在職場面試中,畢業生獲得相應的專業證書越多,就業優勢就越大。
2013級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班有61人,臨近畢業時一半以上的同學未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且未有一人獲得大學英語六級證書,獲得普通話水平二級甲等證書的學生也僅有一半。2014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目前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同學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據了解,在國家漢辦進行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報名時,許多同學因為沒有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及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而止步于報名階段。是否具備相應證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態度和技能的能力水平。考取相應證書不僅是為報名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做準備,而是學生在未來就業中的一種優勢,也是自我能力的一種體現。所以,本專業不僅僅是強化東盟國家語言教學和培訓,還應該加強英語教學,增加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課時和學分。一方面可以增提高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證通過率,還能全面提高學生整體外語水平。
《對外漢語教學法》這門課程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的能力。對外漢語教學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師的首要技能,我們應重視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的培養。而百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更應充分利用東盟這一大背景,培養出適合社會和國際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注釋:
①本文所涉及的調查數據和結論見龍菊,百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實施情況調查[J].知識文庫,2017.
[1]卞覺非.21世紀時代對對外漢語老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J].語言文字應用,1997(增刊).
[2]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展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4(1):5~10.
[3]龍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漢語模擬教學思考——以百色學院為例[J].語文學刊,2016(4):110~111.
[4]徐子亮.對外漢語教學新議[A].全國高校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
百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本文系2015年度百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5JG23);2016年度百色學院本科專業核心課程項目“對外漢語教學法”(項目編號:2016HXKC04)。
龍菊(1987-),女,湖南永興人,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