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丹
淺談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
許 丹
馬爾庫塞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兩面性,科學技術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新的統治形式即技術理性統治的產生并抑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整個社會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思維原則,同時人們內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也受到抑制,人們成了統治制度的消極工具。從而使這個社會成了單向度的社會,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
馬爾庫塞 技術理性 單向度的社會 單向度的人
(一)單向度的人的含義
“單向度”是指發達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是雙向度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應該有兩個“向度”或“維度”,即肯定和否定兩個向度。而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已蛻變成了一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生活在這個社會里面的人喪失否定、批判。這樣的人不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也就成為了單向度的人。
(二)單向度的人的特征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有以下三個特征。
首先,對立面一體化。在政治上,隨著機械化對勞動量和勞動強度的減低,隨著藍領工人白領化,隨著非生產性工人的增加,而逐步喪失了其否定性和革命性,在許多政治派別在受到外界攻擊時,也可停止相互間的抵制,在維護更多利益的前提下聯合起來。
其次,文化的一體化。在文化上,高層文化與現實的統一。高層文化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非現實性,高層文化本來與現實相疏遠、相脫離,而這種疏遠化的特征正是高層文化能夠保存與現實不同的另一向度的關鍵所在。先前的文化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放置痛苦的避難所。現在所有的東西都發生了變化,文化喪失了它的支柱,使其不再可以承受起拯救痛苦的能力。在從前,文化能使人們的精神得到鼓舞振奮,破除不合理的東西,可現在高層文化已逐漸有低俗化趨勢。
最后,技術理性體制化。在思想上,發達工業社會的思想是受控制和操縱的單向度思想,人們在其中受到壓迫。而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的思考模式其實也是單向度的,其原因是它把既定事實無批判地全部接受下來。
(一)技術理性的統治
在馬爾庫塞看來,雖然以科學技術發展為背景的技術理性統治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具有政治性的“極權主義”統治,但是,同傳統政治統治相比,技術理性的統治具有更大的合法性或合理性外觀,更容易為人們所認同和認可。發達工業社會技術理性統治的合法性的取得最主要是由于技術理性的統治采取了不同于傳統政治統治的新方式。
(二)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性的壓抑
馬爾庫塞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真正需要得不到滿足,而不必要的需求卻被強加給人,這極大的壓抑了人性,進一步加劇了人的單向度性。馬爾庫塞通過分析得出: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了大量的商品,這些商品必須被消費掉,為了維護社會的存在和延續,就必須把社會對消費的需要“標準化、協調化和普及化”。于是,社會通過種種手段使個人屈從于強加給他的生活方式,把社會的需求變成個人并非出于自主的需求。
(三)批判性的喪失使單向度的人最終形成
馬爾庫塞認為,發達工業社會通過科學技術這一極其理想的手段對人的物質需要進行操縱,對人的精神生活進行壓抑。當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控制下完全失去自我,失去特有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時候,人便成為了單向度的人。
馬爾庫塞對現代工業社會的人的需求的異化批判是尖銳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但只是一種現象批判,并沒有深入到本質。他放棄了馬克思對意識形態概念所進行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放棄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而醉心于從事文化與觀念領域里的批判活動,所以他既不可能深入到思想與觀念的背后去分析意識形態的現實基礎,發現導致意識形態虛假性的社會的及歷史的原因,也不可能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方法,實事求是地對各種意識形態現象做出恰當的剖析。
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為我們樹立正確的科技發展觀提供了啟迪。他在“單向度”理論中所揭示的西方發達工業社會科技異化的狀態卻給予我們警示。在實現科技現代化的過程中,要真正使科學技術與社會協調發展,使科學技術造福于人類,避免科技異化問題,使科技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為我們揭示了現代化進程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理論中給我們揭示的社會是一個與人性不相容的表面富裕的“病態社會”。因此,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要注重人文關懷,關注人以及人類本身的生存與發展狀態,關注社會對人權利的尊重,關注個人道德的自律、人格的完善、價值的追求、理想的實現等發展問題,使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不至于淪為物的奴隸,甚至失去做人的真正意義。
[1]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黃勇,薛民,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資助項目“自媒體時代大眾娛樂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編號:2016CXZZ1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許丹(1991-),女,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