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李婷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加上許多高校也相對忽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得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針對這一現狀,深刻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意義,積極探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與途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的精華,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源泉,對大學生“三觀”的正確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揚,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創新。
在人類教育史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文化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優秀的文化對人類實踐活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展現我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進行德性教育。而且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觀念的淡薄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知不足等現實也告訴我們,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新媒體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它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也使得世界各國的文化不斷地碰撞與融合。在全球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蜂擁而至的文化產品,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再加上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后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獨立性差,經受不住誘惑,因此,部分大學生在多種價值觀與文化的碰撞中迷失了自我,導致價值取向扭曲,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理解甚至反感和詆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生了自私自利、好吃懶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現象和價值觀。而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這些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和侵蝕很可能更加劇烈,這將嚴重影響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當代大學生盡管在中小學階段已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認知的范圍比較窄、層次也比較淺,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需要在大學階段進行深入的學習。然而,目前國內高校,大多忽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這就導致了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缺乏深層次的理解,更鮮有繼承和弘揚名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與自豪感,從整體上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缺失嚴重。雖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但是歸根結底,問題仍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與斷層。近年來,雖然教育界和學術界已經意識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國內大多數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機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仍然缺乏系統化、制度化的教育。因此,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愛國主義是人們忠誠、熱愛和報效祖國的一種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為于一體的社會意識。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當代大學生踐行愛國主義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閃耀著許多燦爛的愛國主義光芒,如顧炎武曾在《日知錄·正始》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后梁啟超將其精煉并賦予了新的內涵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加鏗鏘有力;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達了他對人民生活與命運的擔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強烈表達了他可以為國家、為民族獻身的精神。因此,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到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去更具鮮活性,有助于加深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培養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健康人格與科學文化素養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博大精深,也是典型的德性文化,它關注民生、關心社會、關愛自然,在修身、養德、立志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有著精辟而深刻的見解。如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養德就是其基礎,墨家的“兼愛”、“尚賢”與“尚同”以及道家的道法自然等思想也都閃耀著人格和品德的光芒。“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等思想表達了尚中貴和的包容精神,體現了為人處世的友好方式。“天人合一”等思想強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將會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他們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時對其處事方式和做人原則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他們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靈魂,高校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關鍵、最重要、最有力的陣地之一,在當代大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我黨培養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證。然而據調查統計顯示,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大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表示不了解、不清楚,甚至說不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基本內容,這表明我國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缺乏一定的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大學生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增強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從具體實踐方面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多角度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課堂不僅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納入到教學大綱中,結合歷史借古論今,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思想深度與趣味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還可以幫助大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不僅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理論知識,更在于學生能否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踐行,能否做到知行統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實踐教學,如案例分析、辯論、古典文學作品欣賞等,將所學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受約于國家的政治、歷史和經濟,同時也深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如儒家思想中的“有教無類”、“業精于勤荒于嬉”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觀念,對當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教育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和人物事跡等通過碑刻、景觀小品與建筑裝飾等形式展現出來,努力營造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除了利用硬件設施外,還可以舉辦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活動,如主題團日(班會)、傳統藝術展、演講比賽、講座及校園文化節等活動,讓同學們參與其中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還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工作,讓大學生真正接受并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是實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部分教師,尤其是非相關專業的思政教師,由于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就沒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心與自覺性,更難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高校教師應注重個人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的提升,尤其要加強自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增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同時,高校應加強對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這項系統工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當代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加快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其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進一步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李婷婷,女,研究生,鹽城師范學院城市與規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鹽城師范學院城市與規劃學院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