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敏
中職語文教學滲透愛情教育初探
楊志敏
中職語文教學主要面向15到17歲的中職學生,中職學生的年齡正好處于青春期的中期。青少年時期是童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巨大的變化,而青春期是個體身體發展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他們希望能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利,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容易產生挫折感。文章通過對語文愛情教育的定義,語文教學中愛情題材作品的分析,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教育實踐和方法的探討,說明是中職學生情感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愛情觀。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愛情教育,是通過課內、課外有關愛情題材作品的教學,指導與愛情類詩歌、小說、微型小說等作品解讀,透過愛情這個視角,感受人生、社會。學生往往對愛情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語文課充滿文學藝術的光輝和魅力,又有人文關懷,比起教條化的說教,學生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因此,通過文學作品的解讀,優秀愛情題材作品的教學,傳遞健康的愛情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愛情觀、戀愛觀。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同出版社的語文教材,都針對中職學生年齡特點,選入了古今中外優秀的愛情題材作品,如《詩經》中的《關雎》、《邶風.靜女》、《蒹葭》,《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鵲橋仙》、《迢迢牽牛星》、《雷雨(節選)》、舒婷的《致橡樹》、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柳永的《雨霖鈴》、曾宏燕的《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邊城(節選)》、《雨》等作品,這些作品中的古詩類較多的描寫愛情的美好和純潔,傳遞真摯的情感,表達戀人間纏綿悱惻的情感和戀人之間的相愛、相思?,F代詩歌這一類,更多的直抒胸臆,從女性或男性的角度表達了對愛情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作品讀完后,學生能有更多的對愛情的情感體驗。小說和散文這一類,對愛情的真諦、內涵,有較多的探討,這樣的作品對學生樹立健康的愛情觀、戀愛觀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尤其像《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這樣的散文,作者是一位充滿智慧又懂得教育的優秀教師,學生給老師出了一個關于愛情教育的難題,老師沒有避開情人節這個敏感的話題,也沒有厲聲呵斥,而是運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給學生講述了情人節凄美的愛情故事,并說到“玫瑰花雖然好看但是小心玫瑰上有刺喲”,適時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學生心悅誠服。
在進行《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這類愛情教育類文章教學時,教師也能輕松地、積極地引導青春期的學生正確看待愛情,而學生在談論愛情這個美好而神秘的話題時,不再拘束,反而大方地暢所欲言現在的年齡應該怎么正確地對待愛情。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文學作品的解讀,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愛情。以下摘錄屬于教師的教學實例,學生討論關于對談戀愛的看法。例如:“如果你現在愛了,會面對哪些情況?”學生認為愛了,會有積極的方面和消極的方面。
1.積極方面
傷心時會有一個溫暖的肩膀給你依靠,促進人際交往、共同提高、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安慰、相互關心;愛情是精神上的良藥,滿足自己的心理所需,是學習、做事的動力;學習上互相勉勵,得到心靈的滿足,更加懂得關心和照顧他人;促進人格的獨立,自身能力的提高;進一步認識自身的性別角色,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和完善自我;會很開心,積極的做事。變成熟,不再孩子氣。
2.消極方面
學習成績下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煩惱與痛苦;會遭到父母的責罵,家庭關系緊張,煩惱增多,不能專注的學習,天天想愛不愛的事情,無心于學業;身心受到創傷,可能沖動用事,造成一些嚴重的后果;浪費時間、浪費青春、浪費金錢;對人際交往造成影響,為了表現自己而迷失了自我。
教師總結,根據學生的認識,有的放矢、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愛情問題。很多同學談戀愛出于好奇心和模仿,以及虛榮心作怪,不是心理、生理、社會發展的成熟談戀愛,中職學生往往心智不成熟,缺乏人生規劃,處于人生的迷茫期,過早談戀愛會影響學業和正常的同學關系,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中職學生過早談戀愛,弊大于利。
1.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愛情觀
語文教學滲透愛情教育,主要通過愛情類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愛情、愛情的實質。在課文情境中體驗產生的愛情變化和是非判斷,對中職學生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和早戀行為,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正確看待早戀問題在體驗中形成健康積極的愛情觀。
2.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完善自我
語文教學中的愛情滲透,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人性特點出發,給學生以愛情為主題的生活和人性的指導,好過枯燥的說教。學生通過文學作品,進行情感體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了解自己,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不斷自我完善,成為更好的自己,追尋更美好的幸福。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教師的嚴肅、認真、刻板,學生的低微、無奈、服從,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耳提面命,懼怕教師,師生關系較為緊張?,F代的師生關系應是活潑、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師又因講述優美又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往往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師和學生建立一對一的民主對話關系,平等的和學生交流,而不能以過來人自居,應是一位值得信任和充滿智慧的師長和朋友。
近幾年中職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優秀的愛情題材的文學作品,旨在引導青春期的青年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愛情觀。教師對青春期學生產生的愛情意識,應正確看待,在教學中不能有輕視、看不起學生這種情感需求的語言,或進行變相的打擊、羞辱。課堂教學中,禁止使用低俗的語言解讀愛情。推薦課外閱讀作品,應該用作品中傳遞的真善美感染學生的情感世界,拒絕傳遞庸俗低劣的愛情觀和價值觀的文學作品,誤導學生。
一名教學實踐者不僅要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教學智慧,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愛情題材較多,因為語文離不開文學,文學離不開愛情,所以師生在語文課中共同面對愛情題材的文章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師充滿智慧的適時引導,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一種有效的愛情教育的途徑。
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愛情教育的滲透,運用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共鳴,對學生進行的積極的、適時的情感教育的引導和疏導,是一種有效的愛情教育的途徑,對學生形成健康的愛情觀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健康情感觀的積極有益的探索,今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還可作更多有益于學生情感教育的探討。
楊志敏,女,白族,大理護理職業學校教師。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 6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