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青
行為藝術重復動作中能量的消耗與重建
——來自Boris Nieslony工作坊中行為藝術教學例子
邱文青
日常行為的一個動作如果改變速度并且一直重復,這個動作會開始變形,它像是被肢解或重組,動作本身將獲得新的意義。在動作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行為現場中能量的微妙變化。以怎樣的速度去重復一個動作,重復的時間是多久,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重建場域中的能量,這是筆者在Boris工作坊教學中觀察到的。
Boris Nieslony①在西安半坡國際藝術區進行了四天行為藝術工作坊教學。在這四天里筆者全程參與,對行為藝術的本體語言有了新的認識,行為藝術中身體與物質材料和空間的關系,行為藝術現場的場域能量如何構建,行為藝術重復動作中能量的消耗和重建。
在行為藝術工作坊現場中,兩個參與者坐在兩張背靠背的椅子上,另一個主要行為藝術者走進場域中來,他上身黑色襯衫,下身黑色寬松褲子,赤腳。他先站立在一個參與者面前,莊重緩慢地整理他的衣服,卷起右手衣袖,整理衣領到衣服下擺,然后靜立對視著他面前坐著的人。創作者緩慢舉起右手,高過頭頂時緊握成拳,同時雙腳慢慢踮起保持靜立,但很快便失衡向前一步,他持續那個踮起雙腳右手握拳高過頭頂的動作十幾秒后便走向坐在另一邊的人。
行為創作者走向坐著的另一個人那里,如上一次那樣進行了相同的一系列動作,其中舉起的右手換成了左手。放下左手袖子之后,他手扶著兩個人的肩膀站上了兩個椅子的靠背頂上,平衡后照例理了理衣服,然后雙手握拳緩慢抬起到垂直于地面保持靜立,當整個身體失衡掉了下去后離開現場結束了他的行為。
這個行為創作有著完整性和嚴謹性,每一個動作發生的速度和動作持續的時間,動作和動作之間的銜接,行為對稱性里微小的改變,整個行為過程中的節奏,都是經過創作者思考或者來自于他以往的行為藝術經驗。在走進場域中后,創作者用緩慢但有力的一系列動作將觀眾的注意力聚集到他的身上,這個時候,整個場域中的能量是創作者和觀眾共同建立的,集聚的目光和緩慢有力的動作共同營造一種莊重的氣氛,這個氣氛在現場是一種很實在的能量,觀看者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它,而對于創作者來說,如何用當下的能量繼續創造新的能量或者進行能量疊加很重要。在這個現場中創作者一步步將能量積累,他的動作從整理衣服到舉起手再踮起腳,這個過程里他的注意力和緊張力慢慢增加,而觀眾的內心則跟著他一起在前行和創造。從創作者站到了椅子的靠背頂上伸開保持平衡的時候,觀眾的注意力、目光集聚的能量和他的精力集中所產生的能量同時達到最高點,直到他身體失去平衡掉了下去并離開現場。當行為者站在椅子靠背頂上失去平衡掉下來以后,他整個行為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所有的能量在那一刻被打破,而這個動作發生以后,行為者離開了那個場域。如果開始一個新的部分或者是停下來等待或者是重復剛剛的站上去的那部分,行為者的在場性會將能量慢慢聚集。
在接下來的一個行為藝術工作坊現場中有一個例子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行為藝術中重復動作中能量的消耗。一把椅子平放,參與者整個身體躺在椅子下,開始尋找身體和椅子之間的關系,她雙手抱住椅子的坐墊,試圖把雙腳也放到椅子的坐墊上,但失敗了。直到她把身體緊貼椅子、雙腳撐地,她開始保持這個動作。保持就是重復,隨著時間的加長,身體的能量在這個重復的動作里慢慢消耗,直到行為者沒有力氣后用頭撐著地。這一個部分很完整,從重復動作中能量的集聚到消耗是連貫的。但是行為者在這個時候沒有選擇開始新的動作或者是停下來,而是不斷重復,每一個重復里的能量都在遞減,因為現場可以看到她已經無法支撐,所有的動作變得支離破碎,只剩下喘息。身體不處于自然狀態的情況下行為藝術的身體性就減少了,行為藝術和體能競技不一樣,行為藝術的開放性和身體性很重要。正如Boris說“如果你想要挑戰身體極限,但是當你跨越了這個界限的時候,它看起來就沒有那么身體性了。”
這兩個不同的行為里都涉及到了動作的重復,假設第一個行為藝術中,當行為者在最后掉下去再多次重復上來保持平衡的話,現場的能量會變得很強。但在后一個參與者不斷重復的時候,她卻是在快速地消耗自己的能量,同樣是行為動作的重復,會出現完全相反的效果。如何建立現場的能量以及如何使現場能量遞增或者改變,需要行為者對場域能量的感知力和對自己身體的敏感度,其中如Boris所說“保持身體性很重要”。行為藝術中動作的重復不可避免,靜止也是一種重復,用重復的動作建立和積累能量,在能量消耗的時候轉換它,進行新的能量建立。
注釋:
①Boris Nieslony 1945年10月2日生于德國的格里馬(Grimma),國際著名行為藝術家、策展人。
邱文青,江西吉安人,現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西華師范大學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