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 姣 王 旭 孫 月 焦靖詞 劉姝純
錦州市中醫藥服務現狀調查分析
雒 姣 王 旭 孫 月 焦靖詞 劉姝純
中醫作為中國的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在疾病的診斷中總結出來的各種經驗、理論知識。但是,在西醫進入中國以后,中醫日漸萎縮衰落,甚至有極端的觀點直接指斥中醫為巫術。本次項目主要通過研究錦州市中醫藥服務現狀,對錦州市中醫醫療發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并結合錦州市中醫藥發展的現實情況,為促進錦州市中醫藥行業發展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中醫藥 服務現狀 對策
繼2015年中醫藥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后,在兩會上,中醫藥再次成為了委員及代表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中醫藥作為傳統的中國醫療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治療方法應該得到人們的傳承和重視。
在錦州市的一些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與觀念的較為落后制約,導致中醫的發展速度緩慢,尤其是縣區、農村中醫基礎薄弱,技術力量不強,加之地方政府重視不夠,經費投入較少,培訓不到位,陣地已有萎縮之勢,人員更是良莠不齊,嚴重制約了中醫事業的發展,影響了中醫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加之人們對中醫知識的了解較少,更加導致了中醫藥衛生服務事業發展速度緩慢。
通過對錦州市中醫市場的調研走訪,在系統掌握錦州市中醫藥行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錦州市居民對中醫藥的需求特點,深入挖掘錦州地區現有的優質中醫資源,使錦州市中醫藥行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居民百姓,為錦州市中醫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居民百姓樹立正確的就醫觀念,進而切實緩解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市民對傳統中醫文化的認知程度不高
市民對傳統中醫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傳統中醫文化宣傳力度不大,正確的中醫思想和文化得不到普及,促使大多數市民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大,一般只是通過電視節目或經他人口中得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77.8%在患病后首選的醫療機構是市級及以上醫院,僅有3.8%首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居民普遍認為,中醫中藥服用麻煩,味道苦,起效慢,效果不明顯,他們更愿意相信西方醫學技術,對待傳統中醫文化不夠積極。
(二)錦州市中醫人才匱乏
中醫人才匱乏,是錦州市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重視人才培養、壯大隊伍是當務之急。根據調研結果顯示,錦州市大大小小的中醫機構有數百家,但相對正規的醫療機構卻僅有三十幾家,中醫師數量偏少,無法滿足居民在中醫預防保健方面的迫切需求,≥51歲的中醫師占69.9%,≤40歲占19.2%,41~50歲者僅占10.9%,呈現“一老一小,兩頭翹”的特點,156例中醫師中僅有25%具有中醫職業資格,61.5%獲初級職稱,76.9%位專科及以下學歷,中醫師素質整體偏低,導致部分中醫師對中醫中藥的知識掌握不夠,無法很好地開展中醫藥服務,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西醫逐漸進入國內市場,運用現代先進的科學診療手段,充分表現出了其獨特優勢,對中醫藥的發展造成了不可抵擋的沖擊,制約了錦州市中醫藥的發展。
(三)錦州中西醫的相互結合問題
隨著西醫逐漸的進入國內市場,人們開始逐漸重視西醫 ,忽略了土生土長的中醫治療方法。于治療而言,中醫在治療上以調整療法為主,著眼于發揮機體本身的自穩調節機制。而西醫則以對抗療法為主,在深入了解機體病理、生理變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給予治療,如何更好地進行中西醫醫療結合,增加治療效果亟待解決。
(四)錦州市中醫理論技術創新不足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發展面臨著挑戰與危機,從主流醫學變為輔助醫學,中醫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缺乏現代研究,存在主觀臆測推論,服務理論趨于萎縮。相比之下,西醫的逐漸進入國內市場,及其運用現代先進的科學診療手段,充分地表現出了其獨特優勢,如具有藥性強、服用方便、易入口等優點,而中醫的優勢便顯得微乎其微了。
(一)政府加大宣傳,提高中醫中藥使用率
首先讓市民了解中醫藥服務,應該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和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黨和國家的中醫藥工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中藥的優勢和療效,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廣大群眾認識到中醫藥服務的優勢,提高中醫藥的使用率,這些宣傳工作應由政府組織并參與才能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最好開設中醫藥宣傳網站,面向單位社區居民,做好全市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
(二)重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素質
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開展全科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提高全科醫師運用中醫藥的能力,地區內可以進行資源整合,通過人員調劑使整體中醫服務水平提高。實施好全市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鄉村醫生中醫專業中專學歷教育項目以及農村基層中醫在崗人員的中醫專業大專學歷教育試點項目,加大中醫適宜技術錦州市的推廣力度。除去上過學校讀過相關專業的,社會上占到相當一部分通過“師傅帶徒弟”形式產生的中醫也應當一并重視。另一種緩解人才匱乏壓力的方法,就是放寬中醫從業準入資格。
(三)調撥中西醫人員,促進中西醫文化融合
充分發揮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基地的作用,根據中醫類別全科醫師的培訓大綱開展培訓工作并建立終身培養制度,加快從現有衛生人力資源中,挑選一批素質好,技術好,服務態度好的西醫人員學習中醫,培訓內容中中醫藥知識與技能不低于全科醫學的一定比例,并從人事管理,工資待遇和培訓經費解除參培人員的后顧之憂,
(四)加強對中醫藥社區衛生事業的科研和學術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服務的主要工作是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作為新的醫改轉型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討,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開展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貢獻率的研究工作,增大中醫藥社區衛生工作服務研究的課題比例,可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好地為社區人員服務。
(五)拓寬服務模式,增加中醫藥服務內容
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的服務模式仍然以坐堂行醫為主,從三年中醫藥服務量可以看出,每年中醫藥出診服務人次僅僅幾十人,這不符合中醫藥服務進家庭的要求,事實上中醫適宜技術是走進社區走進家庭的最好手段,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因此今后隨著社區衛生服務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醫藥應該在社區發揮更大的作用,要保證每個中心均有中醫科,都能開展中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要將中醫適宜技術運用到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中。
在對社區居民的服務模式上,要與上級中醫醫療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切實保證居民得到及時的轉診,對疑難雜癥可以請上級專家會診或幫助預約專家門診,對診斷明確社區能夠開展的治療,如中風的后期康復治療,建議上級醫院轉診到社區。孕產婦保健冬病夏治等中醫藥保健治療在社區應廣泛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紀穎、許靖、莊悅紅.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屬公立醫療機構中醫醫療資源與服務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7(1).
[2]袁紅,李開菊,彭閨臣.中醫醫院護理人員中醫綜合服務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4).
[3]陳益高.發展中醫藥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4).
[4]官少云.中醫藥在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大有可為[J].中國藥業,2007(10).
(作者單位: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本文系遼寧工業大學2016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錦州市中醫藥服務現狀調查分析(201502051)。
雒姣,女,漢族,甘肅白銀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王旭,女,漢族,遼寧錦州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孫月,女,漢族,遼寧沈陽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焦靖詞,女,漢族,遼寧沈陽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劉淑純,女,漢族,遼寧大連人,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