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平
基于協同育人理念的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汪艷平
本文以協同育人為核心,針對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向。通過開展立體化實踐教學,實現學生與教師的良好互動,培養制藥工程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制藥工程 協同育人 實驗教學改革
制藥工程是一個化學、生物學、藥學(中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工科類專業,以培養從事藥品研發制造,新工藝、新設備、新品種的開發、放大和設計人才為目標。河池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設專業,與重點高校相比,地域環境和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學生的基礎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專業的歷史底蘊和基礎相對薄弱。本專業教學人員總結教學經驗,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提出制藥工程專業要實行“協同育人,創新創業”的教學改革,本文主要對制藥工程實驗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首先,實驗課程與理論教學的聯系不夠緊密。制藥工程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需要高素質的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的實驗教學設置,多為根據書本進行簡單的化學實驗,實驗教學較少根據理論教學內容設置驗證性和探討性的實驗,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理論教學的知識點。其次,實驗教學未充分契合企業對制藥人才的要求。目前,制藥工程專業的實驗設計主要是根據教材進行,而企業要求制藥人員熟悉制藥生產過程,掌握相關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分析,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然而我們目前的實驗教學主要限于較為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操作,難以滿足參與實際生產的能力需要。最后,學生在實驗中的辯證思維能力未充分調動。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該專業的實驗課設計基本局限于教材,學習地點基本固定在大學校園內,且實驗內容和實驗形式較少創新。老師講解,學生跟著操作,按部就班,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充分調動起來。
針對制藥工程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協同創新育人的視角研究教學,為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做一些探索。世界上較早關注協同創新理論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葛洛( Peter Gloor) 教授。他在《群體創造: 基于協同創新網絡獲得競爭優勢》一書中對“協同創新”做出了經典的定義: “由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形成集體愿景,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1],協同創新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整合”與“互動”,即在資源上,要整合校內和校外的教學資源,加強各方合作教學;在人員上,要加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互動,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人才[2]。
(一)理論聯系實際,實驗教學設計更注重實用性
首先,實驗課程的設置不僅限于原本的實驗教材,而是結合了課程理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其次,參考最新版的《中國藥典》的相關條例以及行業標準,增加部分實用性強,應用較多的實驗操作。最后,總結歷屆畢業生在畢業設計中出現較多的問題,以及在畢業面試過程中的應試反饋,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進行重點改進和督促。
(二)整合教學資源,注重科研與教學融合
實行科研與教學融合的機制。通過教學改革,使得科研一線的教師也參與在教學中,并邀請校外專家和企業工程師分享科研經歷,真正實現科教融合。同時在班級組建實驗興趣小組,以小組形式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一名教師帶一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實踐能力。
(三)開展校企合作,打造企業教學平臺
在學校和各級財政經費的支持下,成立了制藥工程實訓車間。建立了企業實訓基地,在專業培養計劃中,增設企業車間參觀實習實踐。改進教學計劃,學生有半年的畢業實習環節時間可以在企業從事生產和學習。此外,學校鼓勵“雙師型”教師參與實驗教學,并提供教師去企業鍛煉和基層學習的機會。在科研上,開展校企合作。目前,我們與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廣西新龍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
(四)改進考核考試制度,調動學生積極性
實驗課程的考核考試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配套相應的獎懲制度。實驗室定期舉行實驗操作技能大賽和實驗設計大賽,表現優秀的學生適當地給于獎勵。重視平時的實驗報告和實驗表現,平時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最終成績,若實驗違規操作的需與教師參與實驗后的整理和下次實驗的準備,在實驗準備中進一步學習實驗注意事項和正確操作。學生的實驗成績,同時對實驗興趣小組的表現,實行綜合考評。
結合制藥工程的專業特色,以協同育人為核心,對本專業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實踐證明,基于協同育人平臺的實驗改革加強了學生的實踐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水平,學生的就業表現良好。但是,在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改革探索,不斷改進[3]。
[1]PETERGloor.Swarm Creativ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236.
[2]馮雯,徐吉洪,余志良等.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高校協同教學機制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6,15(3):339~342.
[3]賴紅芳,蔣利榮,韋正.地方高校轉型契機下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56~157.
(作者單位:河池學院)
本文系河池學院2016年A類教改課題(2016EA002);2017年廣西高等教育創優計劃項目(制藥工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專業,卓越制藥工程師協同育人平臺)。
汪艷平(1987-),女,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中藥質量控制、民族藥物開發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