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良
小學語文教育的課程改革及意義研究
王忠良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普及,小學語文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視。本文從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意義,并指出了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方法和途徑。
小學 語文教育 課程改革 途徑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小學語文教育將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由于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上的各種問題阻礙了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因此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各所學校目前的重點工作。
(一)探究性學習有名無實
在我國的不少小學中,在語言教育的探究性學習上有過程無實質或是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較為突出。一些教師對于探究性學習的理解存在偏頗,以為探究性學習就是設計問題,于是在課堂上通過設計的問題來營造出熱烈的學習氛圍,但是并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去深度思考,學生也無從體驗探究性學習帶來的愉悅。還有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沒有注重方式方法,把探究性學習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探究,答案都是預設,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安排來回答問題就行了,缺乏自主性和投入感,師生思維沒有發生碰撞。
(二)課程中的人文性內容流失嚴重
課程中人文性內容流失嚴重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很多教師缺乏對語文教育中情感體驗的深度挖掘,將其中的人文性內容模式化,導致這部分內容流失。例如,在《去年的樹》一課中,課文作為人文內涵非常豐富的文字作品,以極簡練的文字,表達出溫馨感人的情感,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得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來體驗到作品中的情感,從而使精神得到升華。但是,很多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到了課文的分段,以及課文中所描述對象的變化上面,對學生的整體閱讀感受缺乏引導和指導,最后只是讓學生模式化的回答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完全忽略了其中的人文性體驗。
(一)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小學語文新課標總目標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標志著,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和提升,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新目標。在對小學語文教育課程進行改革,能夠使小學生在掌握語語文知識的同時,獲得深刻的人文體驗,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
(二)利于學生探究和創新精神培養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逐步養成探究精神入手,對小學語文教育課程進行改革,有利于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精神和品質。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對于新事物的關注度高、接受能力強,在這一階段通過語文教育課程改革來加強其探究精神培養,對小學生的成長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同時通過探究式學習,小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以得到同步鍛煉和培養。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素質
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主導者和實施者,小學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為了適應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從三個方面加強培訓,以切實提升小學教師的素質:第一,關于角色定位的培訓,要幫助教師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觀念,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成功擔任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欣賞者;第二,探究性課程的案例實踐培訓,通過名師教學案例和風格觀摩學習,逐步掌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技能;第三,加強文學作品鑒賞方面的培訓,使教師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利于在教學中挖掘和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功能。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小學語文教育課程改革,必須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成長需要為根本。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年齡特點、理解差異,真正做到“把課堂教學的舞交臺還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對于學習難點要耐心啟發,在教學中要融入教師的真情實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受到感染,自覺去踐行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把小學生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充分尊重其個性的成長,不以權威來壓制學生的不同意見和想法,從整個面上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權,幫助學生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去探究新的知識和學習方法。
(三)構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核心課程
應從五個方面來構建小學語文課程:第一是拼音和識字,識用結合,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創建教學情境,注重趣味性和科學性;第二是閱讀,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能力,讓學生在積極的閱讀和思考中加深情感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第三是寫作,分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鼓勵學生通過文字自由表達想法和觀點,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來練習寫作,充分發揮想象,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第四是口語,鼓勵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日常生活中大膽與人交往,充分鍛煉其口語交際能力;第五是綜合性學習,突出自主性,讓學生自行設計并組織學習活動,跨界到其他課目,將語文與其它課程,書本與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基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應該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素質,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構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核心課程等辦法來進行教育改革,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1]徐進花.小學語文教育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7):20.
[2]張振奮.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2(3):9.
(作者單位:遼寧省蓋州市歸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