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鵬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淺析《紅巖》的創作及人物形象
付鵬鵬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小說《紅巖》,是在建國初期寫作較為成熟的長篇小說,被定為是紅色經典小說作品之一,人物形象豐富,性格突出,真實的故事情節,從而展現出在解放前夕重慶地下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情況,成功的塑造了以江姐和許云峰為代表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本論文通過對二人的形象分析,展現出革命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小說在寫作上的的突出成就。進而肯定小說的價值和小說的突出貢獻。
《紅巖》;創作;人物;影響
《紅巖》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幸存者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中國軍事文學長篇小說。它主要敘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饑餓和干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涂地。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創作過程曲折,人物形象鮮明、典型。
1.1 《圣潔的血花》應運而生。在1950年7月1日,重慶《大眾文藝》一卷三期發表了羅廣斌、劉德斌、楊益言三人署名的報告體文章《圣潔的血花——獻給九十七個永生的共產黨員》,同年11月出版單行本,全文描述了在殘酷的監獄生活下的英雄們,如在文章的開篇作者這樣寫到:“光榮的死者們安息吧,你們沒有完成的,我們千千萬萬未死者將繼續完成它?!痹趦热莺托问缴线@個文章沒有達到預期的寫作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在建國初期對于這一事件的一種解釋,但對于后期小說創作有了很深的借鑒意義。
1.2 《在烈火中永生》發表。在1958年2月,《紅旗飄飄》第六期發表了羅、劉、楊三人寫成的回憶錄《在烈火中得到永生》。1959年,經過幾次修改,中國青年出版社作為重點書出版了《在烈火中永生》對原來的書名做了調整。與《圣潔的血花》向比較,這一次修改在人物、細節的創作上得以豐富,在人物的設置方面有四個因誤入國民黨集中營領地的流亡學生、愛國志士楊虎城將軍,贊同革命的民主人士、張學良將軍手下的副軍長黃顯聲將軍,龍光華等人物。可以說在主題思想上與報告文學發生了轉變。
《圣潔的血花》側重描寫英雄人物在獄中的艱苦生活,在《烈火中永生》里被清晰化了。主要體現在作品以文學想象的方式展開對主體的想象,人物從性格的刻畫上表現出一種主動性,人物的主體內心世界呈現出來,戰士們的光輝形象也比前者的寫作中體現的較為豐富。這種在創作上的改變是對于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呼應,可也正是體現了在建國初期的教育規約之下的文學創作使主體的塑造流于單一這一特質?!对诹一鹬杏郎防镏黧w性是隨著時代精神的呼喚和階級斗爭的不斷升華而發生改變。但之后對于作品的創作,對于寫作基調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分歧。
1.3 寫作基調的把握——《禁錮的世界》。1956年3月,劉少奇做了《對于文藝工作幾點意見》的講話,鼓勵給業余作家采取一種政策:“一方面讓他們參加工作,一方面給他們寫作時間,一定時候還可以離職寫作?!币虼苏叩奶岢?,同年10月,重慶市委批準了三人的申請,1956年底,三人創作的長篇《禁錮的世界》初稿完成。1957年各個報刊開始連載其中片段,在1958年7月之后受到重視。
《紅巖》的創作在親歷者回憶、革命傳統教育演講活動之后,正式走向了小說創作的軌道當中,當時的重慶市委領導大力支持——請來沙汀做指點、提供了一切有用的背景資料和有利于寫作的方便條件。1959年第二稿由于“既未掌握長篇的規律和技巧,基調又低沉壓抑,滿紙血腥,缺乏革命的時代精神”而未獲通過,作品可以稱的上是中途夭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本書的創作來說最大的困難和阻力是如何擺脫真人真事的束縛。
“真人真事的束縛”與“低沉壓抑的基調”成了作者遇到的難題,問題在于作者看待真人真事的眼光與時代精神和對新英雄形象的要求發生了沖突,如何站在階級斗爭的角度理解全國解放前夕的形式,如何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看待共產黨員的犧牲,如何賦予革命黨人的世界以哲學意義成為作者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在作品中著重加強共產黨人的主體性的過程的描寫。
1.4 小說《紅巖》成書。到1961年1月,經過了多次修改,小說正式改名為《紅巖》,這是作品的思想、藝術的大轉折的一次修改,是小說全書定局的關鍵,作者說:“找到了高昂的基調,找到了明朗的色彩,找到了小說的主導思想,人物也從而變得更加崇高、更加偉大了?!蓖瑫r也明確了小說的題材和主題。側重于如何把先烈塑造的更崇高、更偉大。從而一批新英雄形象得以誕生。
在經過了初稿到定稿,反復修改之后,小說在1961年12月10日全部定稿,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
小說在1961年得以出版發行,在全國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正反派的人物塑造真實客觀,典型豐富,生動的反映出英雄人物的性格,在重慶的解放前夕,具有先進思想的共產黨人與當時還在西南掙扎的國民黨反動派的殊死反抗,譜寫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以江姐和許云峰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形象,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分析和研究,小說中寫到的文字,值得我們細細的分析與品讀。下面我們對二人的形象塑造進行細致的分析。
2.1 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江姐是小說當中較為細致分析的人物形象之一,她以自己獨特的性格表現出其對于黨的決心和信心,,堅信黨必將取得勝利,建設新的中國,可以說,她的形象代有一定的典型性,是當時女性黨員的杰出代表。許云峰是作為當時重慶地下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動搖,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絲毫不動搖,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定黨的勝利是民心所向,希望新中國成立,雖然二人到最后都為信仰而犧牲,但他們的英雄形象值得我們細細的分析,首先體現在人物的語言上。
2.1.1 江姐的人物語言。小說當中寫了不少女性人物包括江姐、李青竹、孫明霞、雙槍老太婆等人物,而其中她們的靈魂人物就是江姐,用孫明霞的話就是“我們離不開你”,那么這樣靈魂性的人物,語言也是有一定的特色,讓敵人害怕。
小說當中這樣寫到,黨甫志高叛變之后,可以說重慶地下黨組織收到了重大的損失,許云峰、成崗先后被捕,但敵人清楚地知道江姐在黨組織的職位和一定的影響能力,所以甫志高帶領著軍統人在川北找到了江姐,甫志高說到:“江姐,我真感謝你的幫助。你在重慶臨走時教誨我的話,至今我也不敢忘懷。我一定永遠遵循你的教導,為無產階級光榮偉大的不朽事業獻身……我記得我那時說過,勝利就要來了,霧散云開,陽光普照著大地!可是真的沒有想到,我們敬愛的老彭同志,竟在勝利前夕,永遠的和我們別了,江姐,我心里真的悲痛……”應當說甫志高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性格,他希望以自己的話去動搖江姐對于黨的信仰和對于黨的忠誠,他有過分的強調出彭詠梧的死是黨的重大損失,但是這沒有改變江姐的想法,她給予了有力的還擊。歷史上的諸多事件證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才能夠解放中國,從而使得以江姐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我黨的優秀黨員在國民黨的酷刑之下,以較強的言語反擊國民黨反動派,他們無計可施,也對于當時重慶未被破會的地下黨組織得到了保護,黨的秘密堅決不會說出,充分的體現出江姐的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國民黨反動派的酷刑,無法改變江姐對于自己革命道路的選擇,而在許云峰的身上也是得以充分體現的。
2.1.2 許云峰的人物語言。通過對于作品的閱讀,小說在正面人物的描寫上寫到的人物包括李敬源、許云峰、成崗、余新江等人物,其中重點描寫的人物就是許云峰,他的語言是小說中濃墨重彩的地方,深刻、典型。
許云峰犀利的言語讓徐鵬飛無話可說,通過對于其語言的著力描寫,我們能夠看出許云峰帶有的的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經過了長時間的監獄生活,我黨的消息在敵人不經意的情況下傳到了監獄的黨組織下,市里有李敬源和成瑤等人的堅持,獄中的戰友在江姐、許云峰、齊曉軒等人的宣傳下繼續進行著斗爭,正如許云峰的話:黨在哪里,我們都要堅持斗爭,進而為最后越獄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除了對于二人語言的描寫之外,還對于二人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2.2 典型性的人物動作。小說中的人物刻畫上對于人物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在重要的情境當中除了對于人物語言的刻畫之外,動作的描寫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2.2.1 江姐的動作描寫。新中國建立的消息傳到了重慶,傳到了渣滓洞和白公館之中,此時,她們的心是沸騰的,雖然重慶當時沒有解放,但這些黨員堅信:只要繼續堅持獄中斗爭,就能等到重慶的解放。此時的女獄室里,她們的心是沸騰的,當得知新中國以五星紅旗作為國旗的時候,她們開始在自己的獄室里繡五星紅旗,這也是在后來對于作品改編的一個重要場景。
種種跡象表明了國民黨會在此時大肆屠殺這些共產黨人,但是這些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女性是不怕犧牲的。在繡紅旗這一章節里,這樣寫到: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邊,凝望著刺繡中的五星紅旗,她不僅理解戰友們的興奮心情。她看到了勝利,可也看見了集中營的最后的斗爭。她知道,在越獄和屠殺的斗爭中,必須付出多少生命作為代價。這代價,也許首先是自己,也許還是別人,但她寧愿用自己來代替一切戰友,為黨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歡樂的戰友面前,在五星紅旗面前,她什么也沒有講。幾個簡單的動作:依偎、凝望,以及下面的心里活動,充分的體現出當時以江姐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心情,依偎在李青竹的身邊,她二人可以說是共患難的革命姐妹,凝望著刺繡中的五星紅旗,表現出激動的心情。國民黨是無法讓新生政權的消息帶入到監獄當中的,黑暗很快就要來臨。
特務顫抖著手,心慌意亂地提著鑰匙,不去開鎖,卻抓住牢門硬推,孫明霞迎著特務的聲音,走向牢門,輕蔑地說了一聲:“推什么?鑰匙在你手上?!碧貏蘸暗溃骸敖┣?!李青竹!收拾行李,馬上轉移?!睌橙苏f的很是委婉,說的是轉移,其實是到了秘密屠殺的時候,年輕的孫明霞只是對于說的轉移理解的很單一,但是江姐知道這是轉移,也是自己最后的抗爭。
2.2.2 許云峰的動作描寫。人物的動作可以說是對其人物形象的集中表達,小說之中對于許云峰的動作描寫,夸張的說有點出神入化的地步,以此來歌頌優秀的共產黨員形象。當甫志高叛變帶著軍統的特務指認許云峰的時候是李敬源發現的破綻。而此處對于許云峰動作的描寫是較為詳細和細致的。小說當中這樣寫到,許云峰扭頭向外察看,只見茶園門口,人叢里夾雜著幾個星級可疑的人。再往門外一望,一眼看出:便衣特務封鎖了市場的所有道路。許云峰猛然見到甫志高守在門外,領著兩個陌生人正要擠進茶園,他知道情況不好,便兩手按住桌沿,低聲地神色不變地說“老李,馬上通知轉移,甫志高叛變了!”許云峰無比堅強、果敢、鎮定的神情,更加強了他試圖從萬分緊張的瞬間尋找突然脫險機會的決心?!皝聿患傲恕!痹S云峰把茶碗推向一邊,急速的交代著:“甫志高不認識你,你趕快走。通知區委、成崗、劉思揚……還有小余,所有甫志高認識的人全部轉移!”許云峰丟開了報紙,從擁擠不堪的人叢中站起來,仿佛一點也沒有發現危險似的,緩步向甫志高走去。直到叛徒卑劣的目光對準他時,許云峰才不慌不忙的高聲招呼道:“甫志高,你來了,這邊做吧?!痹谖C降臨的時候,許云峰通過自己的敏銳與果敢,保護了當時黨的組織,動作當中,話語當中體現出他偉大的革命品格,成為光輝形象的共產黨員。
《紅巖》是在我國偉大的革命現實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一枝奇花。它形象地告 訴人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我們的先輩,曾經走過了多么艱巨的路程,即使是在全國勝利的前夕也還經歷了那么英勇壯烈的斗爭場景。小說對這番斗爭所作的藝術記錄,使它成了為千千萬萬革命先烈樹立的一塊高大的紀念碑。更為重要的是《紅巖》同時又是一曲共產主義思想的光輝贊歌。
我們很難找到一部作品能象《紅巖》這樣塑造出如此眾多的共產主義者的形 象,能象《紅巖》這樣真實生動而又深刻地描畫出成批的共產主義者的崇高靈魂小說在這方面成就,使它成為一本名副其實的共產主義精神的教科書。
這是一部較為優秀的作品,其創作的經歷和人物的形象,以及其獨特的貢獻在當代文學的發展史上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對于其還在做出細致的研究,通過對于作品的細致閱讀,讓我們有了更為細致的方法對于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都t巖》在我國當代小說發展史上的地位與影響也是其它作品所不及的。可以說貢獻之大,影響深遠。
[1] 嚴家炎 《紅巖》的突出貢獻[J]貴州社會科學 1984,(4).
[2]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M]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三版.
[3] 黃蕾 革命主體形象的生成——以《紅巖》的創作與改編為例[J].上海師范大學 2006.
付鵬鵬(1991.02-),男,蒙古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研究生在讀,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
J81
A
1672-5832(2017)11-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