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玉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呼蘭河傳》的寫作手法
白 玉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涌現出許多作家,大量小說、詩歌、散文等至今流傳,堪稱經典,蕭紅就是那個時期典型的小說巨作家,她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寫作手法創新,思維獨特,分析在《呼蘭河傳》中作者運用地寫作手法,欣賞小說地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對文章人物地性格進行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蕭紅;《呼蘭河傳》;寫作手法
蕭紅于1940年12月在香港完成《呼蘭河傳》[1]。《呼蘭河傳》是一部小說,同時又具有散文的特點。蕭紅打破傳統小說的寫作手法,用空間的手法敘述那些關于呼蘭小城發生的事件,就像一幅幅畫在畫板上的畫一樣,帶有空間想象,閱讀時那些景象不由自主浮現在腦海中。《呼蘭河傳》中的主人公,毫無疑問是蕭紅本人,但她并不是以回憶的第三人稱敘述事情的發展,而是以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活在小說中,以小女孩的角度描寫人物,回憶小城,有幽默,有傷感,有諷刺,也有快樂的回憶。
小說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發展,典型的人物性格,歷史背景,以及貫穿全文的線索,這是語文課本對小說的概括。蕭紅的小說分為許多部分,每一個片段都敘述一件事,從進入呼蘭小城早晨、中午、晚上,那些忙忙碌碌的商人、小販,一道道街條理清楚;跳大神,盂蘭會放花燈;童年在后花園玩耍;小團圓媳婦的不公平待遇;馮歪嘴子的媳婦和兩個兒子…“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么凄涼的夜”[2]。
文學創作不等同于工業生產,文學創作可以創新,不可能精確而忠實地復制既有模式又有目標。蕭紅認為,大多數人覺得小說就要按照小說的模式創作,按照一定的模板、規模,但是她卻不想被小說模板束縛,她創作出了屬于她自己的文體,一種新的小說樣式。就是這么有個性的蕭紅找到自己的小說體。
2.1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
《呼蘭河傳》是蕭紅為了回憶呼蘭小城所寫的回憶錄,回憶呼蘭小城的點點滴滴……文章的開頭,呼蘭河“傳”,“傳”通常是作者本身的自傳,而呼蘭河“傳”,是呼蘭城,景物描寫,從“傳”就已經奠定了文章的基調,是以回憶開始敘述的。這個題目并不是常規的小說題材,需要地方志來處理。以統一的空間結構展開敘述,從時間順序記載地理地貌,風俗習慣,人物性格,以及物產資源等方面。而現代小說習慣以線性時間意識為依據,將空間結構包含在時間內,在某些觀察的過程性時刻展現藝術形式。[3]
小說共分七章描寫,不是按照一般的描寫順序,而是按照結構先描述。第一章開篇有十字街,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小胡同,冬天的呼蘭寒冷而又熱鬧。這些景物描寫不是隨意亂寫,而是按照空間結構描寫,將呼蘭地外貌,從俯瞰視覺角度進行描寫。第二章高度概括總結,闡釋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對鬼神的崇敬。第一章實寫,寫人,第二章寫虛,寫神。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描繪出呼蘭的立體風貌。第三章講家里的事情,“呼蘭河這個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3]后花園是最快樂的地方,每當祖母罵祖父,就領祖父去后花園,承載著慢慢的回憶。有研究學者表明這段描寫,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耀眼的強光。第四章寫到“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但實際上院子里有好幾家租戶,分別做著不同的小生意,有趕車地,有漏粉的,也有拉磨地,還有養豬的,實際上看起來并不那么荒涼,“荒涼”引出下面五、六章的故事情節,真正荒涼的不是院子,而是院子里發生的事,以及人心是荒涼的。第五章將老胡家地小團圓媳婦進行詳細描寫,不公平的待遇,小團圓媳婦地悲慘命運,原由是婆婆對媳婦的虐待。這一對比,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陰暗的漩渦。第三章和第五章做出鮮明對比,一明一暗。第六章最像小說的一章,灰色人物有二伯,又討厭又可憐,沒老婆,文章的最后,因為沒有后代,有二伯悲傷難過的哭了。第七章寫馮歪嘴子一家,擔憂馮歪嘴子家兩個孩子的未來的命運,“微微咧嘴一笑,小白牙就漏出來了。”
2.2 《呼蘭河傳》以小女孩的視角回憶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以小女孩的童年視角進行敘述方式,這顯現出蕭紅用兒童視角體驗生活和再現生活的態度。蕭紅在《呼蘭河傳》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采用的是正常敘述,第三篇的開頭是,“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就采用小女孩的視角,作為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是個敘述者,是兒童視角的標志。
通過小女孩描述出一個個生動的畫面。第三章和第四章,以小女孩的視角在后花園玩鬧的景象以及家中租戶們的生活。第五章到第七章對租戶中的“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和他的兩個兒子等進行具體敘述,揭示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
感覺意猶未盡時,七章寫完了,《呼蘭河傳》也結束了。作者的心里是充滿陽光,希望未來是好的,馮歪嘴子小兒子的“小白牙”就是希望地寄托,“小白牙”寫完后,作者迫不及待的扔下筆。“小白牙”也成為了整部小說的點睛之筆。
這顆“小白牙”,開始于小團圓媳婦的悲劇,從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陰暗的黑洞里掙扎,突圍成功。第五章小團圓媳婦,第六章有二伯做過度,第七章馮歪嘴子的小兒子,聯系緊湊。第一章實寫,第二章虛寫。第三章寫后花園,第四章寫院子里面的租戶;第五章的小團圓媳婦,第七章馮歪嘴子的兒子的小白牙,不只是對比關系,也是希望的寄托。這種兒童視角的寫作手法,大膽創新,使《呼蘭河傳》更加內容上豐富多彩,架構上復雜巧妙。
《呼蘭河傳》是散文小說,從兩個角度對《呼蘭河傳》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第一,回憶的手法進行創作;第二,以小女孩的視角回憶。這兩種寫作手法不僅為《呼蘭河傳》提升了閱讀高度,獨特的藝術魅力,也加深了讀者印象,讓增添了豐富的想象。
[1] 盧云峰.理論界[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2] 趙念.遺漏的明珠[J].宜春學院學報,2012.
[3] 段從學.呼蘭河傳的“寫法”與“主題”[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
白玉(1992-),女,黑龍江人,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
G633
A
1672-5832(2017)11-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