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瑜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 海口 571158)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的重要性
邵 瑜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 海口 571158)
歷史時空間觀念的培養近年來成為歷史教學中的熱點話題。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入手,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的必要性以及方法途徑,以期獲得眾多老師的重視。
初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念
歷史的時空觀念是指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將史事置于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時空觀念是了解和理解歷史的基礎,是認識歷史所必備的重要觀念;同時,《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強調“根據歷史學科的時序性特點和國際上通行的體例,堅持歷史的時序性特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時序意識和時空概念”。“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由此可見時空觀念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地位,而且在新編《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與八年級教材中,著重體現歷史的時序,更好的建立時空觀念。
首先我們的歷史時序是建立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如果沒有歷史時間,那么歷史從何談起!也正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時間,地點,任務,無疑是其精髓。因此如果把歷史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時間就是這個人身上的奇經八脈,甚至是十二經。只有將這些“經脈”打通了,才能游刃有余的徜徉在歷史長河中。時間就像一把尺子,標志著各種歷史事件在歷史進程中的位置。所以學習歷史首先的是應該弄清楚時間的表述。比如公元前與公元的區別。公元前英文簡寫為BC,公元英文簡寫為AD。公元前的表述是以基督以前表示,公元則是以耶穌的生年為公歷元年。公元紀年法是目前最為普遍的幾年方法,我們國家知道新中國成立1949年之后才以公元幾年為唯一的紀年方法。
其次是歷史地理觀念,歷史地理與歷史時間好像是一對孿生姐妹,誰也離不開誰。歷史發生在一定的時間,同時也發生在一定的地點。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以時間為框架,地點為支撐的。所以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要形成心中有地圖,遵循地理上的觀念,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因為歷史地圖的運用涉及到地理知識,因而需要我們老師注意在教學中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學生掌握歷史學科知識的基礎,也是前提。因為歷史學科知識是建構在歷史的時空之上,所以學生學習歷史也必須建立在具體的歷史時空框架下才能真正理解歷史,才能夠理解歷史的真諦。
[1] 林花.淺談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J].政史地教學與研究,2017.8.
[2] 謝樹平 ,翟佩龍.初中生歷史時空概念的培養淺探,2013.6.15.
[3] 歐陽艷冰.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隋朝教學探索,2016(10).
邵瑜(1989-),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海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歷史)。
G633
A
1672-5832(2017)11-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