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根據《福建省人社廳關于印發〈福建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意見〉》及《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漳州市通過各方努力、各部門協調協調配合,已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制度和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了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大學生勇于創業的氛圍,大學生創業的規模比例得到了擴大和提高。然而,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浪潮下,漳州市大學生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仍低于周邊城市,需要政府、社會的進一步關注和支持。
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個人因素和創業環境兩大方面。個人因素有性別、專業、興趣愛好、自身能力、創業心態等。創業環境則是創業氛圍、政府政策、創業教育培訓體系等方面。從當前漳州市大學生創業特征也可以看出個人因素及創業環境對其創業的影響。
(一)性別差異
漳州市女大學生人數是男大學生的兩倍,選擇創業的女大學生卻少于男大學生,這表明傳統觀念對職業抉擇有一定影響。女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穩定的就業崗位,而男大學生比較愿意接受相對具有挑戰性及風險性的創業活動。
(二)生源地差異
通過分析漳州市大學生群體,可以發現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創業比例要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這說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相較于城市生源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創業資金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三)創業項目類型差異
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當前漳州市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中,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現代服務三種類型的創業占比越來越大,這些行業正是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形勢下國家積極培育和扶持的新興行業。
二是區位資源優勢的影響。漳州市被稱為“花果之鄉”,園林園藝類型的創業項目在漳州得到較好發展。
三是所學專業類型的影響。調查顯示,當前漳州市文科專業畢業生多選擇服務性行業進行創業,而理工類專業畢業生創業則傾向于軟件網絡類行業。
四是社會政策環境的影響。當前漳州市大學生生存型創業占比是機會型創業占比的2~3倍。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創業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匱乏,不得不選擇生存型創業,部分機會型創業的大學生也可能由于無法及時得到更多的貸款資金和政府支持,不得已選擇放棄。
(一)創業融資問題急需解決
創業資金是貫穿于整個創業活動的重要因素,沒有創業啟動資金,創業就成了無本之木。當前漳州市大學生創業首遇的難題便是融資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還款能力難以符合金融機構貸款條件。在現行信貸政策條件下,擔保抵押資產是否充足是決定銀行貸款的主要條件。大學生大多數收入少,還款能力弱,無法滿足金融機構貸款條件。
二是缺乏與大學生相關的金融產品。據調查,漳州市轄內金融機構均沒有專門為大學生提供貸款的相關金融產品和操作規定,金融機構主動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的積極性也不高。
三是“反擔保難”問題。根據現行政策規定,高校畢業生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由政府財政設立的擔保基金提供擔保,享受國家貼息的優惠政策。但在具體運作時,還要求創業者提供符合條件的反擔保(漳州市由公務員或財政撥款事業單位人員提供反擔保),以降低擔?;鸬娘L險。同時從申請到審核、復核、審批、發放等各個環節,要求人社、財政、經辦銀行等部門協同執行,辦理時間較長。由于沒有提供反擔保的能力,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只有極少數漳州市大學生獲得創業擔保貸款。
(二)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尚不完善
一是課創融合不佳。當前漳州市高校的創業創新課程多為選修課,課程設置以理論性教學為主,缺乏對創業實踐活動的針對性指導。
二是培訓形式單一。漳州市多數高校采用SYB或者YBC的培訓形式,內容上大同小異又缺乏模擬創業的實訓過程,受訓學生很難將創業培訓內容與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融合。
(三)創業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創業服務分屬不清。當前漳州市創業相關職能部門存在創業服務內容重疊的現象,大學生在尋求幫助時易遭遇推諉,影響創業積極性及創業效率。
二是創業項目評估指導不足。要提高成功創業的幾率,完善的創業計劃和項目可行性是創業人員必須考慮的,因此創業項目的指導評估必不可少。當前受到人員及創業經歷等因素的限制,評估指導水平還有待提高。
三是學生創業后期跟蹤指導不夠。目前,納入省YBC創業項目的創業團隊能獲得較好的跟蹤服務,極高的存活率證明了跟蹤指導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創業項目無法通過YBC審核,無法享受到這樣的服務。而學校的創業指導大部分只停留在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延伸到企業,也缺乏后期跟蹤指導。
(一)通過“三個三”手段,構建創新創業新生態模式
目前漳州市各高校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招生就業處、教務處、學生處等各部門聯動,協調管理。建議在此基礎上,在漳州市各高校內大力推進“課創融合、科創融合、訓創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各高校可通過院系培育中心、校級創業基地、校外創客空間三層遞進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同時通過創業獎勵、創業資助、創業基金來激勵扶持創新創業項目。通過這三重融合、三層遞進、三類扶持的“三個三”手段,積極構建漳州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生態模式。
(二)借助金融政策工具,緩解創新創業融資問題
一是加強金融政策導向和知識宣傳。政府可以通過貨幣政策效果考核等正向激勵機制作用,引導各銀行業機構履行社會責任;鼓勵社會資金通過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風險投資等形式共同支持大學生創業;同時傳授大學生必要的金融知識,幫其樹立誠信意識,嚴格遵守合同,為與銀行長久合作奠定基礎。
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鼓勵發展大學生創業互保、聯保貸款,擴大覆蓋面,提高貸款滿足率。同時,根據大學生的資金需求和還款能力,靈活采取到期一次償還、分期償還等還款方式,減輕創業大學生的短期償還壓力。通過進一步完善抵押、質押、聯保、保證和信用貸款等多種方式、多途徑為大學生解決擔保難問題。
(三)引導調整創業類型,支持創業帶動就業
一是鼓勵支持機會型創業項目。作為創業新生力量,大學生創業大多是憑借個人學識、勇氣和環境適應能力,更傾向于機會型創業。因此漳州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關注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引導,借此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氛圍。
二是扶持發展符合地域特色的創業項目。漳州市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有“花果之鄉”的美譽,因此有關部門可以引導大學生創業者來開發園林園藝、文化創意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這樣在最大限度地完成資源開發的同時,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