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改變職業院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微課程正是兩者融合的產物。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來說,微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的特征,其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表現能力,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突破以往教學活動的諸多限制,對當前學習時間碎片化的發展趨勢有著良好的適應效果。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主要是利用動畫和短視頻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相對于以往傳統的多媒體教室來說,微課程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
(一)時間簡短,使用方便
研究表明,一般學習者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微課程的時間長度正符合學習規律和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微課程時間短,視頻容量小,非常適合保存在各種終端上,實現相關教學資源的重復利用和分享。
(二)內容精要,主題突出
微課程是在某個具體教學環節中,短時間內歸納講解某個知識點的核心概念、重難點等相關內容,相當于一堂課的一個切片。微課程視頻的設計和制作都緊密地圍繞著某個教學主題。這樣的教學目標明確、主題鮮明,能夠很好地實現模塊化的知識點教學。
(三)資源豐富,情景教學
構成微課程的素材包括了文字、圖片、動畫、教學課件等多種內容,最終結合成視頻短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對素材進行收集整理,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微課程視頻。整個教學活動可以給予學生更加直觀、豐富、生動的情感體驗和刺激,具備更強的實踐效果。
職業院校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種類眾多,包括了多媒體與網絡技術、計算機編程、平面設計等與信息技術有關的一系列課程。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注重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是否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這是新時期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教學發展方向。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中,教師的理論講解比例較大,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主要是模仿老師的示范操作,相關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相對單調,教學模式也因此僵化。同時,相關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低,學生不能有效地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新的內容缺乏預習,限制了學生在課后學習期間的創新。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了相關知識知乎,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引用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而在引入微課程后,這些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地應對和解決。
微課程在應用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前的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核心身份,教師可以充分地扮演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引導者,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當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很多教學資源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獲取。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找到更多的教學素材,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知識的學習,并且主動獲取自身感興趣的信息技術知識,這也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
微課程本身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能得到滿足。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微課程理念也能更好地創新教學模式,同時結合新的技術,發展出項目式學習、主題探究模式、翻轉課堂等新模式,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質。
(一)微課程的設計要簡潔、有吸引力
微課程教學應用的過程中,我們要想切實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就必須讓微課程本身的內容具備較高的質量,同時通過精心地準備和制作,提升課堂教學的開展成效。我們必須根據課程教學的內容,圍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特征來制作相關的微課內容。
制作過程中,時刻謹記微課程面向的對象是學生,要依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制作靈活、生動的微課內容。一個微課程只說一個知識點,將時長控制在5~10分鐘以內,保證課程內容的簡潔,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和進步。
與此同時,微課視頻的內容也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狀態,分析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合理導入微課程的內容
微課程中的內容既包含了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判斷、推理、鑒別、應用等教學目標,也飽含了教師個人的情緒、愛好、興趣、欣賞、評價等情感價值的體現,最終與純粹的知識一起感染、影響學生。因此,導入什么內容,怎樣合理導入內容,對于實現微課程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導入微課的內容,應該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具體特征,關注學生學習意識的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探究的態度,鼓勵他們運用信息理論值對實際生活中的各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高職《數據庫基礎與應用》課程的教學為例,許多學生都是初次接觸數據庫,對于數據庫技術的一些應用不夠了解。教師在進行微課程準備的過程中,就可以增加一些關于我們日常使用的網站的程序信息數據存儲的知識,讓他們意識到這些數據資料是以不同形式存儲在不同的數據庫當中。這樣對于數據庫這個概念,學生的理解效果就會更好。合理地導入內容,這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是發揮微課程效果的一個關鍵。
(三)加強細節的應用
信息技術課程既要講理論,又要進行實操。微課程是整個教學組織中的一個環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地分配精力對各類技術性內容進行講解和實操演練,結合教材的難點和重點,有針對性地利用微課程進行補充。教師可以在微課程中設置后續活動的提示,使得不同的微課程之間產生關聯,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例如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很多涉及具體軟件的實際操作,往往具有很多步驟,教師很難單單靠一次演示讓學生明確不同操作步驟的作用。如果教師分段講解,那么整個操作的講解效果又不能得到保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程,對于關鍵操作環節,利用輔助文字和語言等提示性信息進行講解分析,學生在觀看中可以暫停、慢放,加深印象。
(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相較于傳統課堂,微課程能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由于微課程往往聚焦于某個單一的、重要的主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程度和進度對微型課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微課程、課堂上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課后自主學習微課程的策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效率,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教育領域中微課程理念的推廣配合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移動化、碎片化學習,突破了以往教學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也符合新時期現代化教育的需求。職業院校信息學科可以通過研究和探索,打造了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數字化教學內容。
[1]楊明.高職教育微課開發綜合討論[J].職教論壇,2014(06).
[2]吳嬋.關于微課對優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0).
[3]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09).
[4]李嘉.高職院校《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微課程探索與構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05).
[5]嚴莉.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
[6]高倩.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聯用情況[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5).
[7]劉穎.微課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時空,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