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財經學院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福建廈門361000)
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促使長期股權投資變為募集資金、實現發展的有效手段。股權投資一般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所以,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過程也相應繁瑣。為了滿足證券市場的需求,進一步規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財政部于2014年3月頒布了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為新準則,2006年頒布的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簡稱為舊準則)。新準則不僅促進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也推動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
總則部分的變動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增加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定義。二是具體規范 “控制”“共同控制”和“合營企業”的判斷依據。三是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做出明確規定。對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 (以下簡稱為第四類權益性投資)排除在外,改按CAS 22進行處理。四是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披露做出相關規定。
對于初始計量部分,新準則主要變動在于:一是明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成本。二是規定企業合并中相關費用的會計處理。按照新準則要求,只要是通過控股合并實現的企業合并,相關的中介費等均計入當期損益。三是明確規定其他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新準則修訂中,后續計量部分變動較多,具體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新準則已經刪除按照權益法對財務報表做出調整的要求。二是明確成本法下有關投資收益的處理。新準則規定,在成本法下,對分配利潤和現金股利超出累計凈利潤額度后,不再沖減初始成本,將其全部計入投資收益。三是規定了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抵銷。四是規定處置股權時其他綜合收益的處理方式。五是明確投資單位因增減資使得被投資單位相關會計核算方法轉換的問題。
長期股權投資在集團中所占比重較大,準則的修訂內容又會直接影響到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因此,準則的修訂必將會對企業的財務報表產生影響。
首次使用新準則時,需要將第四類權益性投資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要求把第四類權益性投資按照CAS 22進行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會影響資產的結構和規模。其次,企業控股合并取得投資的相關中介費用等不再予以資本化,而將其計入到當期損益。這樣的處理變化明顯會減少企業的資產。但是,對于中介費用等本身只是進行投資活動而間接發生的一些其他服務費用,本身并不構成投資活動中的投資成本。如果將其資本化,則不能夠清晰地反映出為該項投資所發生的實際的投資成本,因此,該類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更為恰當,更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投資成本,真實的投資成本也有利于企業進行資產管理,避免高估資產,便于管理層做出投資決策行為。
新準則規定,對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如果有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以及利潤分配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所有者權益變動,需要計提資本公積,等到后期處置時,按照相應的比例計算將相應金額從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之中。而舊準則規定,這種情況下計入資本公積中的金額,只有在進行處置時才可以轉出,否則不予以轉出。由此可見,新準則的處理方式會增加企業的利潤。另外,根據新準則規定,由于控股合并取得投資的中介費等,要求計入當期損益。這項要求必然會導致管理費用增加,利潤減少。修訂后準則的處理方式對利潤產生了雙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增加利潤,也可能減少利潤,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了利潤表的波動性。該種波動性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決策行為,比如,在當期企業是否新增或者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如果企業當期購置新的長期股權投資,必然會增加管理費用,減少當期利潤,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如果企業當期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會使得相應金額從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增加利潤。
新準則中對成本法下分配利潤和現金股利超出累計凈利潤額度后,不再沖初始成本,將其全部計入投資收益。這項規定增加了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現金流,改變了報表中現金流狀況的分類列示情況。新準則的修訂不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現金流量,但是會影響利潤表,從而對管理層相關決策產生影響。新準則的變動不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計量基礎的改變不會影響某種具有商業目的的交易決策,即新準則會對已經發生交易的賬面產生影響,最終體現在利潤的盈虧變化之上。利潤的變動將對分配股利產生影響,最終影響企業整體業績。企業管理層為了實現分配股利或者評價業績等目標,相關的管理決策行為也會受到準則變化的影響。
資產性質不同對企業當期損益會造成不同影響。新準則要求按照CAS 22對第四類權益性投資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表面上看,這一規定使得管理當局可以根據持有意圖來操縱資產的性質,但實際并非如此。2017年4月頒布了新修訂的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新的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不再按照管理層持有金融資產的意圖和目的將其分類,而是強調以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特征”作為金融資產分類的判斷依據,降低了管理層資產分類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新的金融工具準則有效地遏制了管理層利用第四類權益性投資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操縱利潤的行為。
另外,新準則中只明確要求將第四類權益性投資要重分類為金融資產,并沒有說明,如果投資単位對第四類權益性投資追加投資,使其對被審計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響時,又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我們試著進行分析,當投資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符合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應將該資產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之后,由于股利等收益的確定,無疑會增加投資単位的利潤。管理層可能會利用該盲點調節企業利潤。比如:當企業預計當期盈利不理想或者發生虧損時,管理層通過對第四類權益性投資追加投資,使其能夠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從而獲得相關股利等收益來調整企業的利潤。為了避免管理層擅自調節利潤,相關部門應當做出更加嚴謹完善的準則規定,確保企業利潤得到真實的反映。
新準則刪除了編制合并報表時要根據權益法調整的相關要求,即母公司可以直接在成本法的基礎上編制合并報表,不再強制要求按權益法先做出調整。事實上,運用成本法或權益法編制合并報表,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采用權益法使得投資收益更能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因為該項投資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流出情況,不僅如此,依據權益法下的投資收益能夠客觀真實地評價企業的投資狀況。成本法下直接編制合并報表,比較便捷簡單。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遠遠低于其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在子公司持續盈利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方法會使得投資收益金額有很大不同,由于權益法涉及到被投資企業中投資企業享有的比例部分,因此通常采用權益法核算的利潤會普遍高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利潤。刪除編制合并報表時先將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為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的余地,財務人員能夠根據管理層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或節約處理成本或為管理層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增加了合并報表編制方式的靈活性和提供相關信息的便捷性及實用性。不僅如此,該項規定的修訂也有利于促使成本法下個別報表中的凈利潤與合并報表的凈利潤相一致。假設企業個別報表采用成本法,合并報表直接在成本法的基礎上進行編制,中間不涉及權益法的核算內容,投資收益核算口徑保持一致,對凈利潤產生相同的影響,能夠促進凈利潤的一致性。
新準則中,對成本法下獲得分派利潤和現金股利超過累計凈利潤額度后,不再沖減初始成本,全部計入投資收益,這必然會增加母公司的收益。利用這一點,母公司通過子公司調節利潤就會更加方便、有彈性空間。比如,在某一年度,當母公司盈利沒有達到預期或者發生虧損而當期子公司盈利良好時,母公司可以通過使用對子公司的控制權強制要求子公司增加對股利的分配力度,以此來增加母公司的賬面利潤、修飾報表。同樣地,若母公司當年盈利達到預期,則可能會要求子公司降低股利的分配力度。母公司利用控制權掌握子公司對股利的分配力度,子公司很容易徹底淪為母公司調節利潤的傀儡。利潤會對企業關鍵的盈利能力等相關財務指標產生重大影響,在投資單位沒有很強的盈利能力時,借助子公司調節利潤,向市場和投資者傳達了虛假的信息,不僅會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行為,也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中的可靠性原則。
對于公允價值計量轉為采用權益法計量,要將個別財務報表中原投資調整為公允價值。并且,若原投資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還應將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轉入投資收益。若投資方當年發生虧損,可能通過追加投資達到重大影響,變更核算方法,增加自身財務報表的賬面利潤,美化其財務報表。不僅追加投資可以調整利潤,減少投資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權益法轉化為公允價值計量時,要將原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和資本公積金額轉入投資收益,同樣可以增加利潤。當公司營運不夠理想的情況下,管理層可以通過改變資產分類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因此,今后準則的修訂需要在資產類別的確認和計量方面做出更加嚴謹的規范,防止管理層改變資產類別,操縱利潤的行為。
會計準則的修訂開啟了我國會計處理的新篇章,它必將使企業的賬務處理更加規范。新準則的實施對財務產生了雙方面影響,因此,應建立與新準則配套的監管制度,構建定期審查體系,規范企業會計核算和處理,避免管理層操縱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