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800)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人才是各類企事業單位不可或缺的專門性人才。在我國,中小企業以及基層金融機構數量急劇增加。中小企業主要是指民營中小企業、中小合資合營企業、鄉鎮集體企業等;基層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機構在各地的營業部、分理處、辦事處等分支機構。據統計,中小企業數量占據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它們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且鑒于企業的組織規模,此類企業一般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較為歡迎。然而,在我國產業經濟高速發展,大學生人數激增,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情況下,合格的會計人才并未“供過于求”,在各地的招聘排行榜中會計崗位依然處于靠前的位置。究其原因,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的經濟業務普遍較為單一,但工作要求較全面,干的事情比較雜,大多數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獨立性、技能型、一專多能等特點。但是企業招聘到的剛剛走出校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往往不能立即頂崗上任,必須經過企業的培養才能上崗,通常到企業工作1年以上才可以勝任會計崗位。高職院校畢業生尚不能做到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零距離頂崗。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不能做到與企業工作崗位所需能力相對接,學生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欠缺應變能力,不能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為此,高職院校應依據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調整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對接的會計專業人才。
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崗位需求是高職院校制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依據對筆者所在地區相關招聘會的長期跟蹤調查顯示,企業在挑選會計人才時最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原因是具備工作經驗的人才上崗速度快,能快速入職,減少用人浪費現象。在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主體,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提供的財會崗位主要有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類崗位群。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的五個方面,包括:責任心、敬業精神、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以此為依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定位于每一崗位群中具有熟練專業技能及較高技術應用能力的中、低職位,并能夠在畢業后的幾年時間內通過鍛煉和學習,逐漸向高級職位上升,較好地適應珠三角地區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和層次。在畢業后的前三年時間,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可以從事出納、會計、初級審計處理等職位,五年后能夠勝任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的會計主管、會計中介機構的高級審計助理崗位,未來能夠發展成為會計主管、審計項目經理。
結合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特點,高職院校應依據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面向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掌握會計、稅收、財務成本管理、審計、財經法規知識和會計實務與會計軟件操作技術技能,具備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的職業素養,能夠從事出納、會計、審計助理、會計信息系統操作管理等崗位工作,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路線圖,是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指引,為此以畢業生就業崗位能力為依托設置的課程體系,能夠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系統地掌握企業所需求的素質和能力。依據與珠三角地區產業經濟相匹配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適用的人才,更利于學生的就業同時滿足企業的需求。通過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分析,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應基于以下素質和能力進行系統構建。
(一)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需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在企業中,會計人員直接掌握財權,是企業的經濟管家,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基本,是比業務能力更為重要的執業必備因素。客觀、公正、盡職、廉潔精神,大公無私、誠實可靠、保守機密、嚴守紀律、堅持原則的基本素質,是財會工作的保證。為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首先應該設置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做到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秉公辦事,保持自身的廉潔自律。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還應當設置心理素質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指引。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財會工作既要求精細又單調枯燥,大多數會計人員感受到較大的職業壓力。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除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此在課程體系中應設置心理素質課,幫助學生克服會計工作所帶來的消極不良心理,使學生保持平穩、積極的心境,時刻保持冷靜、細心和謹慎,一絲不茍地處理好每項業務。
(二)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會計工作崗位能力要求課程體系要體現“一專多能”。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扎實的財務技能,牢固的財務專業知識是勝任會計工作崗位的基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要求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必須做到理論扎實、技能熟練。除基礎會計、會計信息化、財務會計實務、成本會計實務等理論課程外,還應設置真實案例實操,包括對應會計信息化操作技能的計算機實操、對應工業企業案例的成本會計實操,理論對應實操不斷深化實踐鍛煉,培養學生扎實的技能。此外,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對掌握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合理管理財務、分析賬務、規避稅務風險等能力比較重視,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還應包括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稅費計算與申報、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等課程。
針對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的特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還應該考慮到畢業生從事管理崗位的能力需求,要成為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需要的人才,既能處理賬務,又可以靈活地從賬本中解放出來,成為企業的管家。因此僅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遠遠不夠,還需廣泛涉獵管理相關知識,要做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與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的無縫對接。在課程體系中學生需要熟悉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統計學、營銷學、管理學、法律、人力資源、財經應用文寫作等。多項能力的具備,既能讓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更好地對應崗位就業,也能使之具備長遠的崗位晉升能力。
(三)與信息時代發展接軌,課程體系應重視對會計信息化能力的培養。基于崗位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要與時俱進,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大潮。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已廣泛運用到會計賬務處理、財務分析、稅務申報等方面,它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傳統的紙質記賬、算報表、跑稅務局等工作中解脫出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算賬的差錯率,其優越性不言而喻。將信息化技術引進會計專業課程,讓學生具備對應崗位的信息化處理能力,才能與當前的經濟發展環境相匹配。為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應對會計信息化給予偏重,學生要學習專業的財務軟件,具備使用計算機做賬的能力,結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特征,設置使用EXCEL等通用辦公軟件完成賬務處理的課程,使學生不僅具備使用專業軟件完成賬務處理的能力,還應具備使用日常辦公軟件完成賬務處理的能力,以適應中小企業、基層金融機構的對應崗位。
(四)與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相匹配,強調專業外語能力的適用性。針對區域經濟的特點,珠三角地區屬于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達,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應重視對英語的學習能力,在提高專業英語水平上給予一定偏重。會計人員掌握的專業外語知識是在合資合營企業中與外方溝通交流的基礎性條件,也是我國企業財會工作與國際對接的基礎。外語尤其是專業外語技能可以使企業具備處理國外分支機構財務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探討可行的企業管理方法。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變化,與企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不應該只是高職院校的 “閉門造車”。與崗位能力相適應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家、企業人事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制定。可以成立專業學科專家委員會調研社會情況,在反映企業需求的前提下,反復調研,反復論證,反復修改。每年依據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調研區域行業所需崗位,調研新形勢下企業一線崗位群所需具備的能力、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并不斷進行調整,使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定位在生產、服務第一線的崗位或崗位群,使課程體系設置科學、合理、符合發展新形勢,使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