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海
農村建房委托包工頭施工發生事故各方均需承擔責任
陳小海
2013年5月,房主林某通過他人介紹,就自建三層樓房建房等事宜,與包工頭李某達成承包建設施工協議。之后,李某雇用張某、趙某等人施工。同年8月3日,工人張某在三樓施工時不慎摔下,送醫院搶救,終因傷勢過重不幸死亡。
張某死亡后,其家屬多次找房主林某與包工頭李某要求協商賠償事宜,終因賠償金額以及責任分配等問題無法達成和解。張某家屬之后向法院起訴,要求房主林某與包工頭李某共同賠償各項費用合計45萬元。
房主林某抗辯稱,張某系包工頭李某所雇用,工錢也是李某發放,其與張某不存在雇傭關系,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包工頭李某抗辯稱,實際用工人系房主林某,賠償責任與其無關。
最終,法院判決:張某死亡損害賠償總金額為35萬元,房主林某承擔30%的賠償責任,包工頭李某承擔50%的賠償責任,死者張某自身承擔20%的責任。
目前,農村農民建房活動中聘請具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施工的情況比較少,出于多種原因,多數是聘請沒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施工,造成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人身損害事故的幾率較高。
原建設部《關于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建質〔2004〕216號)第三條第(三)項規定:對于村莊建設規劃范圍內的農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以下住宅的建設活動,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以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作為主要工作方式。
《建筑法》第十二條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符合國家規定的注冊資本;(二)有與其從事的建筑活動相適應的具有法定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三)有從事相關建筑活動所應有的技術裝備;(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八十三條規定: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筑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筑活動,不適用本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案中,依據前述法律規定,林某自建三層住宅的建筑活動,應將工程發包給具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進行施工建設,在明知包工頭李某不具備施工資質,仍將工程發包給李某,而包工頭李某明知自己不具備建筑資質仍然承包,結果造成工人張某不慎摔傷以致死亡,故房主林某與包工頭李某應分別根據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責任。包工頭李某無建筑施工資質,在施工過程中也無相應的安全生產措施,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房主林某明知李某無施工資質,仍與其簽訂施工協議,應承擔選任不當的過錯責任;死者張某受雇于李某為林某建房,施工過程中明知存在安全隱患,卻沒有采取相應安全防護措施,致使事故發生,自身也存在一定過失,應適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福建瑞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