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楊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思考
周 楊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俗話說:盛世興收藏。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增長,物質生活的改善,我國掀起了收藏熱。各地涌現出大量的古玩市場和文物收藏市場。然而,文物收藏的管理規定和文物市場的管理規定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要加快相關法律制定,另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法律的法制宣傳,從而形成良性的民間收藏市場。
民間收藏;文物市場管理;法制宣傳
2016年公安部指揮破獲四川眉山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打掉犯罪團伙10個,抓獲嫌疑人70名,追回各類文物千余件。因此,加強民間收藏的管理,加大文物法制宣傳的力度,成為文物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民間收藏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第二個階段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法律規定也應運而生。
1.1 我國對民間收藏文物的法律規定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文物方面的法律規定。2002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3年5月13日國務院第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十二部法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第四次修正。2017年年3月1日國務院令第676號《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改,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實施條例》進行修改。從我國對民間收藏法律的相關規定不難看出,國家鼓勵民家合法收藏。
1.2 國家對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鼓勵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演講時說:“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2014年10月24日,國家文物局發布《國家文物局關于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是為引導規范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行為,更好滿足社區需求,批準了7家單位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2017年3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第四章第三點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
2.1 政策法規對民間收藏的范圍規定模糊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第51條明確的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買賣的文物:國有文物,但是國家允許的除外;非國有館藏珍貴文物;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壁畫、雕塑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壁畫、雕塑等不屬于本法第二十條第四款規定的應由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除外;來源不符合本法第五十條規定的文物。但是該規定的范圍大、抽象、不具體。民間收藏無法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交易。
2.2 民間收藏主體的文物意識和法律意識太薄弱
文物倒賣案件在媒體屢見不鮮,致使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往往是高額的利潤回報率。就是在這個利益的誘惑下,很多人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也開始買賣文物。加之各地農村鄉間,許多文物販子走鄉串戶收購各種文。各地經常開一些古玩交流會或者鑒寶活動。這些都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覺得自己也能參與其中的環境。然而,這種急于入市的人,沒有認真學習國家的有關規定,盲目下手,隨意跟風,最后走向了深淵。
3.1 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文物市場管理規定》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文物市場管理辦法》,規范文物經營活動,引導民間收藏行為。目前國家還沒有針對文物市場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這就給各地的文物經營非法文物提供了空間。如《青島市文物市場管理暫行規定》和《上海文物市場管理辦法》中關于文物的定義就有差別。上海文物市場管理辦法中就增加了: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國或者外國制作、生產、出版的本款第(一)項所列品中經國家文物局或者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確定具有重要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物品。各個地方有著不同的情況,制定的市場管理辦法自然就有出入,如何保證文物買賣的合法性,不給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就至關重要。通過國家層面制定全國統一的《文物市場管理規定》對文物市場進行兜底保障的必然舉措。
3.2 各地區出臺詳細的可供民間收藏的文物清單
文化部2001年第19號令《文物藏品定級標準》中規定文物藏品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二、三級。然而對文物定級的標準是按照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大小來確定。這個定級標準的出發點是科學的,該標準也給出了如何認定的參考因素和定級舉例。但是文中都提出的是代表性文物,如何認定一件文物是否有代表性這是一個主觀因素起主導作用的認定。比如漢代墓葬出臺的一件普通陶俑,該文物是否具有代表性呢。在國家出臺定級標準的同時,各個地方政府或者文化管理部門根據當地的情況出臺一份相應等級的文物清單。該清單可供民間收藏的人士將自己的藏品與之進行對比,從而粗略的判斷自己是否已經踩到法律的紅線。
3.3 加大民間收藏的法制宣傳
面對日益增長的民間收藏現象,加強法制宣傳就尤為重要。普及國家相應文物法律規定,是形成良好民家收藏的根本保障。法制宣傳應由文物行政部門牽頭,聯合教育機構、新聞機構等各部門通過公益公告、教育、新聞報道、宣傳畫報、公益展覽、演講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滲透文物保護理念。加強對文物流通的疏導,形成“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1] 閆勇,石錫建,沈琪.文物收藏市場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煙臺教育學院學報,2004,10(1):52-54.
[2] 石峰.對《文物保護法》有關民間收藏文物諸條款的若干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2):47-49.
[3] 王琛.民間收藏文物流通法律規制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1.
周楊(1991-),男,漢族,四川蒼溪人,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法學,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K85413
A
1672-5832(2017)08-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