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琦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高中記敘文教學“讀寫評”的具體要求與策略
周雪琦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讀寫評”三位一體,其目的在于提高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水平,三者相互促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在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讀、寫、評有著具體的目標和要求。
張中行說:“怎樣才能夠學會寫?很多有志的年輕人以及不年輕的人,比如教師和學生家長,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希望有誰能傳授個秘訣,使學生不費力而言下頓悟。有沒有這樣的秘訣呢?有,只是不是不費力的秘訣,而是費力的秘訣,說來平常,是‘多讀多寫’。”多讀,要費時間;多寫,也要費時間。所以是費力的秘訣。但是要寫好就必須讀,沒有其他方法。但讀什么?何時讀?怎么讀?怎么為寫作服務是問題所在。
1.1 博覽與精讀
所謂的博覽,并不光指閱讀的數量,更重要的是閱讀的種類。閱讀,除了名著小說、散文之外,還應該有童話、詩歌、名人傳記、雜文、戲劇、科普、美學、哲學、諸子百家、評論、通訊、博文、學生習作;有中國的,還要有外國的;有東方的,還要有西方的;有古代的,還要有當今的,不然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博覽。至于精讀,作為學生,筆者更提倡對于教科書和讀本進行有選擇性的精讀。從廣義上來說,高中課文多以記敘文為主,而且學生所接觸的小說、散文、傳記,也多以記敘文的形式出現。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從語言入手,咂摸用字的功利,文章的韻味、情調,文章背后的情感,以求觸類旁通。教師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經典篇目進行補充教學。
1.2 長讀與短讀
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主張把長文讀短,把短文讀長。例如:黃厚江老師在教授《阿房宮賦》的時候引領學生把文章讀短:“阿房之宮,其形可謂雄矣,其制可謂大矣,宮中之女可謂眾矣。宮中之寶可謂多矣,其費可謂靡矣,其奢可謂極矣。其亡亦可謂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悲矣!”并最終可以簡化為“奢”、“亡”、“鑒”。
1.3 課內與課外
學生都希望開設閱讀這種潛移默化課,讓他們自由閱讀。這樣的閱讀本身是最好的,最值得提倡的。但在學校里,在緊張的學習間隙中,要通過閱讀的緩慢積累和熏陶,慢慢打厚底子是很費力的。況且,現在雖然大部分學校增設了閱讀課,但大多數都是每周一節。45 分鐘的閱讀是無法滿足閱讀和寫作的需要的,但,讀,是必須堅持的。筆者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利用課內和課外的時間。個字。筆者在詩歌教學中,反過來要求學生對精煉的古詩進行想象擴寫,把短文讀長。或另外推薦要求學生閱讀研習。
2.1 作文題的智慧
題在文先,即所謂命題作文,作文練習幾乎都用這種形式。在調查中有 20%的學生因為不喜歡作文題而不喜歡寫記敘文。作文題是大事。在平常的訓練中,作文題的命制要考慮階段性和針對性。在高一階段,作文題尤其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有趣或發人深省,促人聯想和想象,平易淺近,不晦澀高深。幫助學生自覺擺脫初三應試作文條框的束縛,有適當的挑戰性,但不應在審題上過度為難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鼓勵學生說真話,點燃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激情。
2.2 模仿的要求
模仿是記敘文寫作的入門必經之路。蘇軾仿《莊子》,歸有光學《史記》,朱光潛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說自己的模仿性很強,仿歐陽修、歸有光都能模仿的很像。拉辛認為自己的成就要歸功與對古典的學習和模仿,他從索福克勒斯和歐力比德斯那里學到了藝術的精妙。矛盾先生則更是直接指出“模仿可以說是創造的第一步”,“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就像畫畫、書法在起始階段都必須臨摹,才能學得基本要法。
2.3 限時訓練和隨筆的重要性
在平常的記敘文寫作訓練中,我們要適當的加入限時的大作文訓練,并要求學生定期完成隨筆,筆者稱之為寫作訓練的“大小結合”。限時訓練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材料的運用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應付考試作文,是一種嚴格要求。如果學生平時作文很好,但是寫作時間非常慢,很難在考試中完成,那么必然折損其寫作的積極性。隨筆一方面彌補了大作文評改周期大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言為心聲”,給他們一塊天地,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發現,思考和感悟。
3.1 寫評要“一語驚醒夢中人”
在寫作評價中,我們常常有一串慣用語:立意膚淺、選材老套,結構混亂、缺乏描寫,語言蒼白……這些“正確的廢話”,學生讀來卻往往無所適從。還有一些教師精批細改,面面俱到,又常常是“挑錯式”的,這種“江山一片紅”,處處問題的評筆講義,很受學生的歡迎。
“讀寫評”三位一體是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是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種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在本章中,筆者從數據的區分橫向比較中發現了影響學生寫作水平高下的因素,并意外發現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閱讀儲備和觀察能力共同影響著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水平;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高、渴望閱讀和緊張的高中生活、缺少時間閱讀矛盾十分突出;學生渴望范文引領但又排斥功利化閱讀,這對我們的記敘文教學的讀寫評設計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
3.2 講評要與面批相結合
學生記敘文寫作之前的技法指導,或者寫后的作文講評都是重要的步驟。前者重在針對性的經典引領,后者重在優秀范文的借鑒展示和缺點的改正,促進學生的共同提升。作文講評講義的編訂,在選擇范文示例時,主要選擇三類文章:一類是讓學生仰望的優秀作文;一類是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有創新的范文;一類是接地氣的,可以讓很多學生學像的范文。
3.3 修改的必要
研究寫作的學者們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寫是一個復雜的智力、心理、社會和技術的過程,修改不僅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而且更準確地說,它貫穿于寫作的整個過程,可以說,寫作就是重寫或修改。此言把修改放在寫作教學的中心位置,可見修改的重要性。修改也應該成為記敘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步驟,我們做數學題,習慣錯了及時訂正,但是對寫完的作文,則往往寫完就作罷,很少有修改的意識,這是要不得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閱讀可以吸收各種思想和知識,也可以學習寫作的思路,多讀,熟了才能融會貫通,筆未著紙,而思想、思路、表達方式蜂擁而至,才可信手拈來,順利成章。
G633
A
1672-5832(2017)11-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