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貴州省余慶縣龍家小學 貴州 余慶 564400)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楊 敏
(貴州省余慶縣龍家小學 貴州 余慶 564400)
隨著現在國學熱,漢語言文學熱等熱潮的不斷涌現,對語文的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是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全面、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本文重點探討提高課堂效果的課堂教學方法,分析目前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并創造性的提高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也起著根基作用。因此,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取和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的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然而,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和改革教學方法的具體措施。
1.1 教學方法枯燥單一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展開課堂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課堂上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等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1],并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極為不利。同時,在針對語文教學過程中,僅從書本上的知識入手,并沒有將生活中實際的事物與書本上的知識相結合,從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和知識學習與生活的脫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1.2 片面追求字、詞和句,忽視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少低年級語文教師過分追求學生對字、詞和句的掌握,通常會要求學生將一個漢字、一個詞語或者一個句子寫上好幾遍甚至還幾十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對學生語文字、詞和句的掌握有幫助,但是,長期以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語文學習方法是極為有害的。這將造成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下、寫作能力不行,沒有全局的語文素養意識。這樣將會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1.3 民族地區學生的語文素養較差,說和寫的能力不高
在貴州的黔東南和黔西南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這里的語文教學壓力很重。因為少數民族語言氛圍的影響,使得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艱難。在這里,學生普遍的普通話不標準,漢字的書寫存在一定困難。學生的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較低,漢語基礎薄弱。
2.1 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興趣來鼓勵學生學習。小學生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語文具體教學中不斷改變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小游戲,從而不斷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比尾巴》這門課程時,可以帶一些不同動物的尾巴進入課堂,通過具體實物和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情境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旨在達到教學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情境或氛圍,通過結合課程描寫的具體情境,而使學生置身其中,有著身臨其境感覺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熱情,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程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情境教學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具體包括多媒體情境法、實物情境法和游戲情境法等。多媒體情境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書本中展現的情境利用圖片、音樂和動畫視頻等手段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課堂之上,讓學生產生最為直觀的感受,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教學知識。多媒體情境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情境教學法。作為教師,無論采取哪種情境法進行教學,都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從整體結構上感知和把握學習內容。
2.3 小組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培養學生學習和理解能力的綜合性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有著共同的任務,明確的分工,從而可以相互有針對性的學習。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改進的過程,個體在認識上和學習方式上存在著思維定式,不容易發現自身的問題。[2]因此,通過個體與外部的不斷交流、聯系,將會不斷提高個體和他人學習的效果。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暢所欲言,只有學生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參與,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從而彌補個體學生在學習思維和方法上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促進學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它能讓所有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積極投身參與,從而開展討論和探究。它的前提是必須建立在個體探究的基礎上,只有個體對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參與討論。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高年級的學生使用。在開展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要去教室的各個地方進行巡視,聽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思維方式是否可取,不適當的應該及時給與提醒和指正。
[1] 孫越杰.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4,(6):104.
[2] 孫小靜. 淺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273-274
楊敏(1964.12-),女,漢族,貴州余慶人,大專文化,一級教師,貴州省余慶縣龍家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生閱讀、表達能力培養。
G623
A
1672-5832(2017)11-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