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曉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研究
李秋曉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針對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進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云南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現狀、特點,然后分析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和對策。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
在云南,有許多的少數民族,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在上世紀 90年代以來,云南就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對云南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分析,提出了改善云南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的有效措施。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數民族種類豐富,人口也很多,云南的少數民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總人口中拍民第二多的省份,共計人口有1400多萬,占據了云南全省的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在云南,少數民族的居住比較有特點,呈現一種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所以云南的少數民族發展非常有特色,不僅是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展示的天堂,還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在云南省的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非常重要。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豐富,云南省擁有多種多樣、數量眾多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根據國家的數據統計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云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47項、州 (市 )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173項、縣 (區 )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8589項。云南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非常豐富,所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傳承研究能夠促進我國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發展。
3.1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地位十分突出。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云南現在省內一共有73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147個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屬于少數民族的有65個和127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占據了省內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89%和86%,所以云南省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占得優勢地位非常突出。
3.2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
在云南省內,少數民族很多,所以文化也呈現多樣性的特點,本土文化的多樣性是云南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并且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形式是活態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文字,在生活中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藝術表現形式、勞作生活技藝、文化氣息,并且即使是同一個少數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生活也會產生不同的文化特點,這些都是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說云南一直有人類文化多樣性博物館的說法。
3.3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兼具封閉性與交流性。因為云南省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云南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有封閉性也有較流行。封閉性比如云南麗江納西族的東巴文,又比如云南寧蒗摩梭人的母系家族制和阿夏婚姻,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仍舊保持著自己的生命力。交流性是指云南少數民族在保守自己特點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和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比如中原文化、藏文化、南亞文化,各少數民族在文化交流的同時,自身也不斷消化吸收外來文化。
4.1 民族文獻和民族語言流失嚴重。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范圍內每年少數民族文獻都在以上千本的速度流失,并且少數民族的語言流失情況也非常嚴重,云南少數民族文獻消失的數量和速度相比全國其他地方來說更快,現在除了收集和保管的萬冊文獻以外,至少有5萬冊散落在民間無法被找到。
4.2 傳承人瀕危現象突出。在云南,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逐漸老去,但是同時也沒有很好的將文化傳承給年輕人,所以傳承人的缺失是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例如云南彝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隨著畢摩的去世,彝族的文化傳承人的流失就越來越嚴重。
4.3 保護和傳承意識淡化。在云南省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沒有足夠的保護和傳承意識也是影響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比如云南楚雄彝族的火把節,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受各國文化的沖擊,彝漢雜居地區的火把節習俗逐漸淡化,許多人已經開始不再注重火把節的舉辦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逐漸被削弱。
5.1 要樹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的危機意識、安全意識和文化產業意識。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毀損嚴重,所以需要牢固樹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的危機意 識和安全意識,自覺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要有文化產業發展意識,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施品牌化經營戰略。
5.2 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云南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傳承人,從多方面進行傳承人的培養和教育,比如建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培訓教育學校,重點培養,將非文化遺產的精髓都更好的傳承給年輕人,加大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宣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云南省內有許多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非常豐富,因此需要充分的挖掘其中存在的價值,注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所以在以后的傳承過程中需要解決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個有效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促進云南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 普麗春,沈靜.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現狀調查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64-68.
[2] 劉小燕.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旅游開發研究[J]. 貴州民族研究,2014,12:153-156.
[3] 潘航. 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非正規教育傳承途徑探究[J]. 普洱學院學報,2014,01:65-69.
李秋曉,女,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2017級在讀研究生。
C95
A
1672-5832(2017)11-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