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田
提高思品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張恩田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學科,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同時在中考、高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學中如何施行教學創新,確實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是每個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核心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本學科受到很大挑戰:學生心理不重視,認為只要讀讀、背背就可以得分;課時安排少,每周兩課時,缺乏社會實踐的機會;考試標準提高,每年都有新東西充實;教師觀念落后,課堂教學鮮有創新。教學中如何施行教學創新,確實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問題。我認為,作為教學創新的主體——教師,在從事思品課教學中,不僅要具有勇于改革創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時代要求和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落實新課程標準,使思品課的創新教學落到實處,以確保教學育人的實效。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下面就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幾個細節談談自己的體會。
思想品德課 教學效率 做法
新課改更加注重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的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去有意識地關注課本知識,關心時政,參與時政,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學會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個人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學會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由厭學到愿學,化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習。而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信息靈通,熱心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因而每節課,我都要挑選恰當的時政信息,讓學生眼前一亮,興趣倍增。教學《感受共和國的巨變》時,讓學生觀看了三分鐘的9.3閱兵精彩視頻,并告訴他們這些裝備84%是第一次展出,基本國產化。學生興趣盎然,對“巨變”立刻有了質的理解。
我市每年的中考都有10分的時政題,由于功夫下在平時,我校學生普遍對時政掌握較好,得分率在8分左右。
為解決課時少,學生接受知識的時間不足和學生在思想上對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視放松、缺乏學習熱情的問題,我重點安排學生學生課堂預習。每節課拿出10分鐘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學習教材的同時,著力解決《綜合能力訓練》中的基礎檢測部分。要求組內成員先獨立再合作,人人發言,個個展示,形成組內共識。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用所學知識去獲得新知識,是在主動進行合作、探索的過程,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通過預習后,基礎知識已經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再進行無益重復。精選的案例,具有針對性,一目了然,可以幫助學生思考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學習《描繪自強人生》一課時,我選用了《兩個鄉下人的不同命運》的案例故事: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在候車廳等車時,卻都又改變了主意,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衣服。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就掉進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么不能掙錢的?幸虧還沒上車,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于是,他們在退票時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人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人得到了北京的票。五年后,到上海的人成為一個清潔公司的經理,到北京的人成為乞丐。學生通過分析,由此領悟了人生當自強的道理,也明確了如何走上自強之路。
每節課我都會利用最后10分鐘的時間,進行限時訓練。根據教學內容,一般設計5個選擇題和一個材料題,總分為10分。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互相批閱,教師抽閱,及時統計學生得分,反饋問題集中的題目。這樣做,讓學生感覺每次都是在考試,思想上重視,養成好的做題習慣,樹立質量意識,應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德育課程,教學效度和育人效果如何,主要通過學生課外的行為實踐來檢驗。我在教學加大實踐導行的力度,通過布置實踐作業著力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知行脫節的矛盾。如在學習《我愛我師》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三個實踐作業:辦一份尊師主題手抄板;給老師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謝;為老師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這些活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受教育,老師有成就感,促進了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是老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只要我們認真鉆研,不懈探索,一定能夠實現提高效率、提升質量的目的。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鎮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