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青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工匠精神培育初探
陸明青
伴隨著工匠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入,學生們的道德職業觀念也逐漸發生著變化。對于工匠精神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所影響的領域也逐漸的擴大,再加上它自身所具備的教育精神,如激勵精神、規范精神、育人精神等,使其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逐漸上升。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工匠精神 職業道德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成為該課程中重要的講述內容之一。對未來工作者的高職學生們而言,工匠精神使他們步入社會之前的必修課程。采取積極的措施,進一步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進行改善、宣傳也是我們探索重點。
作為職業精神之一,工匠精神是從事工作人員的一種職業行為導向以及評判標準,是其對自身價值實現的精神支柱。當然工匠精神本是指工匠的自身品質,在后來逐漸發展為其他領域的工作從事者的精神理念。[1]他們秉承該精神對產品進行精細化打造,對產品進行深層次的加工、改善、升華。進一步詮釋了工匠們的細心、耐心、專心、敬業等高尚精神。
第一激勵性的教育功能。工匠精神作為現代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是當下眾多工作從事者的追求品質。也正是因為這樣,工匠精神對他們的激勵性更大,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第二是規范性的教育功能。工匠精神是工作從事者的引導性精神,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其規范性精神,是其工作行為的標桿與準則。第三是育人性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在學校內,工匠精神是培養學生工作操守的重要精神之一,對學生的就業觀、工作觀等有引導、矯正的功能。[2]
工匠精神的本質是職業道德,包括對法律的遵守、對他人的和善態度以及創新的追求等。而高職的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上工作參與度較少,因此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而在高職院校內實行政治思想教育,普及工匠精神成為必要措施。
就現狀而言,高職的政治思想課堂對學生的影響力日益減少,學生的積極性、受益性也逐漸淡化。而工匠精神的融入,為高職政治思想課堂注入新的生機。一方面是由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學生不得不重新對待政治思想課堂;另一方面是新的知識點的注入,產生新的課堂內容,且這些課堂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新鮮感,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高職政治課堂的優化。
作為相互性的作用,課堂高效化,學生也是受益匪淺。這主要表現在學生通過工匠精神,不僅加強了自身政治思想覺悟,對價值觀、就業觀等進一步了解。最主要的是學生創業精神的喚醒。工匠精神內包含的創新精神會給學生在創業時產生更多的靈感,增強其就業、創業信心。
想要培養學生優質的“工匠精神”,必須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這可以從大的環境氛圍中去創造。工匠精神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學校方面的支持。學校方面要積極地、多渠道的向學生普及、宣傳工匠精神。例如通過學校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除此之外,學校方面可以多舉辦一些關于“工匠精神”的活動,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參與。例如相關的演講活動、話劇活動等。并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全面鼓勵學生參與,營造工匠精神氛圍。
對于高職的政治思想課堂的利用方面,主要是依靠于教師的配合。政治教師應該講工匠精神與課本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述時,為學生普及工匠精神。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正確的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關于工匠精神的課程也應該單獨羅列出來,讓學生系統化的學習。
工匠精神作為先進的工作精神,讓學生對其進行領悟是對工作者的肯定與尊重,因此在高職政治思想課堂上進行宣傳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進一步的去了解,最佳的方式的就是實際的操作。因為這樣才能讓學生印象更為深刻持久,達到學習的目的。而相關的理論包括專業技能知識、工作應聘的技巧、面試的行為方式、管理能力培養等。高職政治教師對學生細致化的講述這些相關知識之后,除卻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摸底,還要領導組織學生舉辦、參加一些活動,去進一步的實踐該理論知識。
前面也已經提及到教師在工匠精神的傳播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與運用,免不了課程的精心安排和相關活動的舉辦。而學生面對教師的細心指導,要積極的配合與參與,全身心的投入去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并加以實踐。
[1]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2]程展鵬.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16(10):43~45,62.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陸明青(1987-),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