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華
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的對策與思考
許麗華
新常態下就業工作面臨著新問題、新形勢和新挑戰,本文從政府的政策導向、社會環境、高校育人和個人素養等四個維度來提出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就業難的問題現象,加以分析原因并提出對策,確保大學生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雙提升。
新常態 大學生就業質量 對策與思考
新常態下,國內經濟處于向下探底,增長速度非常緩慢,而大學生就業總量規模持續增長,從2015年畢業生達到749萬,2016年達765萬,2017年達795萬,年年遞增,年年創下歷史新高,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其中廣東省大學生就業總量也是逐步遞增,高校畢業生在廣東求職在2016年有高達85萬。由于全球經濟處于結構性改革階段,經濟復蘇比較緩慢,全球經濟處于低位運行,國內經濟呈現“L”型向下探底通道,直接關系到民生就業問題,給就業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伴隨著辭職潮、離職潮、降薪潮的到來,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也越來越高,選人方式發生了改變,采取逢進必考,過五關斬六將的考核方式,在用人制度、崗位設置、招聘模式上都發生了變化,加上二胎政策的全面實施, 用人單位對女性就業設置了障礙,女性就業困難問題愈發明顯,女生求職壓力越來越大。
(一)政府對大學生就業質量關注度不夠
政府提出的“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計劃等,但是絕大部分的畢業生仍然傾向于北、上、廣、深這些沿海經濟發達城市,能夠主動到西部、偏遠地區或基層工作的畢業生所占比重還是很小的,這就要求政府必須高度關注人力資源配置、勞動者就業能力均衡和收入分配格局均衡的導向問題,同時應積極制定相關大學生創業免息貸款、稅收減免、西部計劃轉編制等優惠政策。
(二)經濟下行壓力大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由于全球經濟處于結構性改革階段,經濟復蘇比較緩慢,全球經濟處于低位運行,特別是特朗普入主白宮,當選新一任總統后,“特朗普經濟學”對全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這個成為了全球經濟金融最大的不確定性。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國內經濟呈現“L”型向下探底通道,習總書記說實體經濟現在還沒有觸底,下行壓力還比較大,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及中央推進的“供給側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政策,也直接關系到我們就業問題。
(三)社會觀念認同差異
社會觀念同就業質量需求的提升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用人單位需求帶有用人歧視,除了招聘有一定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的應屆畢業生以外,還特別注重985、211等所謂的高材生,并且帶有身高相貌歧視、性別歧視、戶口歧視、地域歧視等,目前校園招聘相比社會招聘而言最為嚴重的還是性別歧視,就業工作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四)女性就業困難問題凸顯
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實施,在廣東女性產假延長至178天(達到6個月之久),女性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女性就業性別歧視問題進一步加劇。
(一)運用大數據加大政府宏觀調控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也越來越重視大數據技術,目前高校的數據有教務管理系統、
學生基本信息系統、學生生源信息和就業去向信息系統等,從學校就業基本數據到教育廳就業系統再到教育部的學信網(所謂的“三網一通”),如何用好大數據技術,將海量、龐雜、分散的就業信息與數據進行歸納、綜合、分析,抓好落實,讓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宏觀調控是有著重要作用。
(二)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構建女性就業幫扶體系,進一步完善就業保障體系
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構建女性就業幫扶體系,對女性就業困難群體,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援助,積極排查,統計名單,分類登記,為學生制定全方位綜合素質提升計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求職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增強其求職信心,著力全面提升困難學生綜合素質、就業競爭力,主動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面試崗位和面試機會,努力幫助他們實現順利就業。
(三)大力發展經濟,改善就業問題;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大力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最根本的途徑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四)加強就業指導,明確職業定位、提高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
要根據畢業生的個體需求、個性特征和生涯發展等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從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全程跟進就業指導,做好就業指導從“共性”到“個性”轉變,實現“專業、學業、就業、職業和事業”五業聯動,全程跟進指導。
[1]楊玉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7).
[2]曾湘泉,張成剛.經濟新常態下的人力資源新常態——2014年人力資源領域大事回顧與展望[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03).
(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
許麗華(1979-),女,廣東金融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