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婕
善用自諾力凝聚當代大學生成長正能量
陳林婕
本文圍繞如何激發當代青年學子的自諾力,分別從自諾與自信,自諾與目標,自諾與行動等三個方面,結合正能量的生成、培育與傳播,分析了善用自諾力凝聚當代大學生成長正能量。
自諾力 大學生 成長 正能量
自諾是所有哈佛學子最愛的自我激勵方法,更是哈佛大學人才輩出的深層心理因素。“正能量”一詞源自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研究,他把一切給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稱為“正能量”?!罢芰俊笔且粋€跨界的概念,始于心理學研究,但在現實語境中,人們賦予了它更多的定義。在中國,2013年“正能量”在各種新聞媒體中高頻現身,已經讓人們耳熟能詳。當前,“正能量”一詞已經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著我們的渴望、我們的期待。
當代大學生視角下“正能量”就是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能量,其既可以是一種處事或處世的心態,亦可以是處事或處世的方法。新形式下,對大學生而言,正能量不僅僅是一種健康樂觀的心態,更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如何激發當代青年學子的自諾力,如何善用自諾力凝聚成長正能量,發人深思。
自諾(Self-commitment)就是自我承諾,它能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一個人的心靈能量。自諾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聲地說出來,一種是在心中暗暗發誓。就效果而言,大聲說出來的自諾更具威力,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給自己營造一種進取氛圍,讓外在的環境,讓所有聽到的人,時刻給自己施壓,逼迫自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兌現承諾。對自我的承諾,叫自諾;對他人的“承諾”(鼓勵、贊美、信任等),叫諾他。無論是自諾還是諾他,都是非常有效的激勵方法,都具有神奇的激勵威力。
自諾是一種高度自信的表現,有了這種高度自信,就能激發自我潛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跡來。自諾發出后,一般人的心態都會這么想:“大話都說出去了,要是做不到多丟人??!”在這樣的心態下,往往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他們的斗志,從而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自諾的力量,是最能激發心靈潛能的力量。心理學教授告訴學子,達成一切目標的秘密法則是:想象是,假裝是,當做是,結果就會是。你要不斷重復地告訴自己,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把自己當做是一個那樣的人,那么最終你就會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一個人自諾后,潛意識所帶來的巨大力量。
自諾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人時刻對目標保持熱情,時刻在做事情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威廉·麥克德蓋爾說:“只有心靈強大了,才算是真正的強大?!币粋€人擁有積極的心態,他會比別人更加主動的接受各項事務、完成各項任務,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努力調整自己,用一種朝氣蓬勃的心態去積極地面對現實,迎接各種挑戰。只要能夠保持這種心態,并樹立起堅強的自信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可見擁有積極的心態是多么的重要。
(一)自諾與自信——正能量的生成
自信,并非意味著一定就能獲得成功,而是表明我們對自己、對困難的一種心態。一位大學教授在一次演講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各位,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請舉手!”結果,舉手的人還不到10%。當時這個教授感到特別驚訝,他想:這是為什么呢?為了找到答案,這位教授開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人不自信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就很少被肯定,所以一直以來,他們看到的都是自己做的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自信心的缺乏。
因此,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加以肯定,有助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培養,而自信心正是青年正能量的源頭。
(二)自諾與目標——正能量的培育
當前,多元化社會思潮深深影響著青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不斷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儲能”環境,培育學生成長正能量,對高校育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等教育中一項重要手段是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構建并完善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激勵和評價機制,使大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實踐全過程。要系統組織開展社會調查、見習鍛煉、勤工助學、志愿服務、實習創業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和就業創業能力教育,形成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統一的育人平臺,將各項實踐任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傳達給大學生們,使青年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通過自諾,加深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主人翁精神。
(三)自諾與行動——正能量的傳播
自諾的言語說得再響亮、再動聽,如果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一切就只會是空想。所有的“希望”和“但愿”只是浪費時間,都是一廂情愿的妄想,依靠“希望”“但愿”或“可能”,永遠都無法獲得成功。很多成功人士在總結經驗時都說,問題的解決辦法往往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那就是行動。古羅馬的一位大哲學家曾經說過:“想要到達最高處,一定要從最低處開始,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從行動開始。”因此,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未來,而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實現。在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傳播當代大學生成長的正能量。
[1]叢國鳳.當代大學生汲取網絡正能量的途徑探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2]王麗華.全媒體語境下“正能量”在青少年中的傳播機制及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2(28).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本文系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研究立項項目MSY201419;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大學生教育管理課題立項。
陳林婕(1985-),女,漢族,福建寧德人,博士生,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學教育、學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