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蕊
加強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的內化作用研究
——以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為例
吳雪蕊
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影響當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剖析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在分析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及時性在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的內化作用,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應對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輔導員 大學生 網絡群體性事件 溝通 內化
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是在特定范圍,以特定人群為主體或主要為特定人群參與的網絡群體性事件。高校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網絡群體,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處于形成期,學生思想的不穩定性、網絡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成為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誘因。
(一)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特點導致盲目跟從
在眾多大學生網絡群體性事件中,有部分學生只是盲目追隨而造成事件的擴大。這種心理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形成,一方面部分大學生認為,只有保持和群體行動一致才不會被群體孤立,因此必須采取群體所選擇的態度和行為;另一方面,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是高校群體性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掩護,因此在網絡匿名性的保護下,大學生們會拋開自己的思維理性而參與其中。
(二)大學生訴求機制的和網絡監管的缺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參與網絡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部分大學生不懂得如何維護切身利益,缺乏合理健全的訴求機制導致大學生只能通過網絡宣泄不滿,進而導致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出現。其次,網絡缺少把關人造成監管漏洞也是產生各種言論泛濫的原因之一。
(一)傳播裂變速度快,突發性強
在網絡上,網民由于匿名性及其參與的積極性,各種信息的增長呈幾何速度飆升,其傳播速度極快,而且傳播方式也突破了地域、空間和時間限制。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漣漪效應”,一條信息的發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一個點通過網絡中無數的結點快速向一個面進行快速傳播,延伸到全世界各個角落。在網絡上,由于網絡的便捷性和匿名性,突發事件一旦被關注就會瞬間“點燃”,開始傳播、裂變,極易造成不可控的局面。
(二)不可預見性較強,潛伏積聚
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往往非常突然,事先幾乎沒有任何征兆,無法預測其什么時候會來,也無法預測其什么時候結束。一個普通事件甚至只是一條普通新聞,隨時都可能演化成為網絡上的著名事件,引起軒然大波。
預防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集群智、凝群心、調群力,有效地運用多種方式方法。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加強與大學生溝通的及時性和全面性,能有效的預防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一)有利于預警和防止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首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危機意識,通過溝通和交流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各項政策和規定,輔導員也可以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情緒情感,及時調整學生不滿意的工作,避免學生盲目跟風。其次,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生活的實際,全面了解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對危害校園穩定的言論和行為予以指導,預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二)加強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正確引導大學生,做出合理的價值選擇
按照地位平等的原則,進行突發事件的預防性對話,輔導員一定要能掌握大量一手信息,便于做出正確決策,聽取學生意見,從而促進雙方達成共識。在輔導員和大學生的對話過程中,輔導員應善于傾聽,并做出合理解釋和有效承諾。當大學生感到被重視和被尊重,輔導員才能通過真誠對話,找到問題根源,問題也就進一步得到緩解。不可忽視的是,輔導員在了解到事件爆發的原因之后,要對學生的合理要求和積極建議做出可履行的、可兌現的承諾。
(三)有利于安撫和平定大學生浮躁的內心
第一,通過輔導員對高校群體性事件的介入,學生能夠體會到學校對學生利益的關心,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呼聲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除其放大了的敵視心理。第二,當一定的矛盾激發后,作為事件的參與者,學生往往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可能會提出一些過激的要求,當學校、社會和政府的解決方案不能滿足其心理預期時,有可能會導致對抗性情緒的升級,在這個時候,輔導員的疏導和溝通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使學生冷靜下來,從而降低其對抗程度,緩解和消除學生的對抗情緒。第三,在問題處理完后,學生仍然會有一定的情緒波動和恐慌心理,他們會擔心已有的承諾能否兌現,而這種心理導致他們的情緒往往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稍有不慎,會再次激發矛盾。因此,在事件初步解決后,通過輔導員的耐心細致的疏導,能夠進一步消除學生的顧慮,起到平定和安撫情緒的作用。
[1]周瓊.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1):129.
[2]楊久華.試論當前我國的網絡群體事件及其治理思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本文系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科研課題: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渠道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人的需要理論階段性成果。
吳雪蕊(1988-),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