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子芮
基于“課證崗賽”深度融合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辜子芮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課程體系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存在諸多局限,采用“課證崗賽”四位一體深度融合的方式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可以彌補傳統課程體系的不足,培養出更多的復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
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課程體系改革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面對網絡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深遠影響,人才市場對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會計軟件操作能力的新型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體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課證崗賽”深度融合指的是課程和就業崗位相融合、課程和證書考試相融合、課程和技能比賽相融合。近年來,技能大賽在各個專業里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其主要宗旨在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和學生職業技能水平,促進行業發展。在“課證崗”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增加“課賽”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職業能力,進一步推動專業發展,提高會計專業信息化建設水平。
(一)“課崗”融合
課程和就業崗位相融合,即課程開設應根據就業崗位對人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出發。高等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所面對的就業崗位主要有出納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總賬會計等,因此,相應開設的課程有: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實務、成本會計、稅收籌劃與納稅申報、經濟法、會計電算化等。除了理論教學滿足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外,還有必要開展相應的實訓課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訓課的開展方式可以采用理論與實訓同時進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課程末期嵌入課程綜合實訓,還可以在學期末采用停課1至2周的時間,開展集中性的單獨設置學分的綜合實訓。實訓內容上應更傾向于企業整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所涉及到的相應課程的理論知識的實戰演練。
(二)“課證”融合
課程和證書考試相融合,即為了幫助學生考取會計類職業資格證書而開設的課程。目前高職類會計專業主要考取的證書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會計師,輔助性的還有ERP應用資格證、銀行或證券從業資格證和理財規劃師等。針對主要考取的資格證書所開設的課程有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等,這些課程大多是專業核心課、必修課,在注重考試進行理論教學時,也應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配合實訓課程共同開展。
(三)“課賽”融合
課程和技能比賽相融合,即課程開設可以與技能比賽的內容和技能相融合。目前高職類會計專業可以參加的比賽種類較多,影響力較大,深受各大院校追捧。主要有全國會計技能比賽、“用友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網中網杯”財務決策大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和“稅友衡信杯”稅務技能大賽。技能比賽的承辦方大多為財務軟件開發企業,這些企業一方面有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在行業企業中推動著會計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影響力深遠;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積極與學校聯系,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出謀劃策,他們起著聯通學校和企業的橋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課程中融入技能比賽的內容和技能要求,對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實訓室建設
會計專業歷來是開展成本低、招生火熱的專業,建設會計類實訓室所需要的軟件也并非一筆昂貴的支出,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對會計專業的重視,加大實訓室的投入與建設,為社會培養出經得起考驗的人才。
(二)加強師資培訓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會計準則修訂更改頻繁,尤其是實行“營改增”之后,納稅實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計實務也相應收到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會計教師的外出學習培訓,使之與時俱進,為學生傳授最新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
(三)積極參加技能比賽
參加技能比賽有著多方共贏的作用,高職院校可以加大對技能比賽的投入,在校內落實詳細的參賽方案和實施細則,組織專門的指導教師團隊,形成“老帶新”的可持續狀態;學生方面可以成立“會計協會”,培養學生干事,形成“高年級帶低年級”的良好循環;另外,院系可以每年舉行一次校內技能比賽或者校內技能節,擴大技能比賽的影響力,從中選擇優秀的學生參加比賽。
“課證崗賽”四位一體相互融合,沒有明確的劃分界限,就業崗位需要職業資格證書,崗位工作技能需要技能大賽推動,只有站在這樣的視角下對會計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才能培養出經得起考驗的新型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
[1]陳繼初,胡曉紅.“互聯網+”時代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5):254~256.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本文系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編號:HZY2016-JY01)。